国徽设计

作品数:27被引量:8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李兆忠秦佑国黄晨卢明华陈宇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湖南工业大学四川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南方文坛》《三月风》《作文与考试(初中版)》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缔造国家视觉形象——新中国国徽设计考略被引量:1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24年第5期1-5,I0001,共6页黄晨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开拓与建构:中国现代早期设计教育家群体研究》(20EG209)。
国徽设计是新中国设计界最辉煌与骄傲的成就之一,其诞生经历了一段不平凡的历程。文章结合不为人们所熟知的史料,既对国徽设计背后的复杂历程进行钩沉,也对国徽设计团队多位参与者的文化归属、价值取向、方法实践等问题进行考察,揭示国...
关键词:新中国 国徽设计 图式风格 时代特征 
梁思成、林徽因与国徽设计(节选)
《建筑史学刊》2021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秦佑国 
6月11日下午国微小组会议后,周恩来约请了梁思成先生。这件事可从6月15日晚召开的"全委会第二次会国微组第二次会议"的会议记录中知道,会议记录全文如下.
关键词:梁思成先生 林徽因 会议记录 周恩来 国徽设计 
探析国徽设计的历史流变被引量:1
《工业设计》2021年第3期76-77,共2页肖聪榕 
国徽意为“国家的徽章、纹章/盾徽、标志设计”,其代表着该国政权与人民的形象和尊严,是一个国家政权的象征之一。尽管国徽的设计、应用、更替在国际社会以及全球各国政治领域中都有着丰富的历史可以考证,但目前国内学术界对于国徽设计...
关键词:国徽 盾徽 纹章 设计 
高庄:他参与了共和国国徽设计
《时代报告》2020年第10期109-112,共4页王小梅 
国徽,共和国形象的造型,举世瞩目。她是亿万人民最崇敬、最熟悉的审美对象,可是,国徽浮雕的定型设计者高庄,对共和国的公民来说,却是如此陌生。他把美献给了共和国,却把苦难留给了自己。这位设计制作了共和国最显赫美学形象一一国徽的...
关键词:高庄 历尽坎坷 美学形象 设计制作 国徽 审美对象 传奇色彩 共和国 
国徽诞生:“民间”与“古典”的融合被引量:1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20年第6期127-132,共6页李兆忠 
本文在中国古代文化史的视域中,依据第一手历史文献,梳理梁思成与张仃在国徽设计指导思想上的分歧、博弈和最后达到融合的过程,真实还原了国徽诞生的过程。
关键词:新中国 国徽设计 古典 民间 
“民间”遭遇“古典”——关于张仃、梁思成的国徽设计
《南方文坛》2019年第6期130-136,共7页李兆忠 
前些年,因国徽设计者是谁的悬念,舆论界沸沸扬扬,争论不休,有人说是张仃,有人说是林徽因、梁思成,有人说是高庄,有人说是周令钊,众说纷纭。随着时间推移,档案开放,争论趋于平息,人们终于明白:国徽设计是一桩特殊的集体创作—中共最高领...
关键词:集体创作 周令钊 梁思成 档案开放 林徽因 张仃 舆论界 著作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确定
《新长征》2018年第10期34-34,共1页
1949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后,即委托中央美术学院成立了国徽设计小组,设计小组由张仃、周令钊、钟灵等几位美术家组成。后来,周恩来指示要多吸收一些专家共同设计国徽,又在清华大学营建系成立了以系主任梁思成为首的国徽设计小...
关键词:国徽设计 人民共和国 中央美术学院 清华大学 1949年 政府成立 周令钊 美术家 
镌刻在岁月中的美丽
《上海档案》2018年第9期28-29,共2页叶英明 
光阴匆匆流逝,藏在岁月里的记忆却永不消逝。老照片,记载着历史过往,承载着岁月的美丽。端详老照片,仿佛穿越时光隧道,走进了那个久远而清晰的年代,去领略那永恒的美丽。林徽因,中国现代文化史上一个美丽的名字,一个令人无法忘...
关键词:中华人民共和国 现代文化史 建筑学家 国徽设计 老照片 林徽因 中国 第一代 
怀念张仃先生
《各界》2018年第11期20-21,共2页邢小群 
1949年,张仃设计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徽,又提出国徽以天安门为主体的创意。关于国徽设计,媒体一度只提梁思成、林徽因,而不提张仃。有人劝他出面争一争,他说,我争它干什么。
关键词:张仃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怀念 国徽设计 1949年 天安门 梁思成 林徽因 
鲁迅曾做过“处级”公务员
《人民文摘》2014年第7期75-75,共1页杨文 
在受命主持国徽设计期间,鲁迅被任命为教育部金事,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处级,且须总统钦定(当年鲁迅还晋谒过袁大总统),直接听命于社会教育司司长。
关键词:鲁迅 公务员 国徽设计 教育部 教育司 总统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