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极地年

作品数:52被引量:64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鄂栋臣卞林根赵越安美建张胜凯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中国气象局武汉大学国家海洋局更多>>
相关期刊:《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沙漠与绿洲气象》《气象》《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泰山气象站
《十万个为什么(探索版)》2023年第1期34-36,共3页赵勇(撰文/摄影)  
当你登上五岳独尊的泰山,会发现在日观峰顶嘉立着一座青石灰瓦的建筑:一个白色的“大球”镶嵌于房顶之上,让这座古朴的建筑彰显着神秘色彩。这便是中国第一个高山气象站——泰山气象站。泰山测候所泰山气象站前身为泰山测候所,是1932年...
关键词:气象学家 高山气象站 气象资料 测候所 天气现象 国际极地年 观测内容 五岳独尊 
从极点到极点——一个单身女子的极地穿越
《五台山》2014年第4期45-50,共6页马莉 
2007年是国际极地年,也是我的国际极地年,是我实现一生的梦想,完成从地球的零点到零点的极地大跨越。2007年7月14日,我站在地球最北点,北纬90℃——北极点,我以最宽广的胸襟俯瞰整个世界!2007年12月22日,我站在地球最南点,南纬90℃——...
关键词:南极点 国际极地年 南点 北点 九大 大陆腹地 麦金利山 气候变化 鼓足勇气 布鲁士 
2013年度沃尔沃环境奖:秦大河院士代表中国科学家首获殊荣被引量:1
《气象科技进展》2013年第6期68-69,共2页王亚伟 
地球冰冻圈让他一生着迷其中;他深度参与IPCC评估,体现中国学者的国际责任;气象事业发展成就他的不渝追求。
关键词:秦大河 气候变化 气候变动 气象事业 院士 沃尔沃 冰冻圈 IPCC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际极地年 
我国极地科学考察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国际极地年“中国行动计划”取得瞩目成就——中国极地科考亮相“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成就展剪影
《今日科苑》2011年第13期24-31,共8页黄莹 
在科学界,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一起被称为"地球三极"。在如此神秘的地方,人类从未放弃探寻其奥妙的梦想。在今年举办的"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成就展展会现场,观众和南极科考工作者进行了视频连线,互致问候,在这些声音和视频中,我们似乎...
关键词:成就展 国际极地年 极地科学 南北极 跨越式发展 极地科考 三极 南极考察 南极大陆 前沿技术研究 
中国极地科普教育的探索与实践——结合国际极地年中国科普活动被引量:2
《科普研究》2011年第3期89-93,共5页朱建钢 夏立民 凌晓良 颜其德 曾红辉 赵惠莉 
IPY中国行动计划项目资助
极地世界以其特有的科学、环境、美学、荒野等价值强烈地吸引人类前往探险、考察和旅游。这为极地科普工作的开展创造了独特的机会。本文较系统地提出并首次分析我国极地科普的基本目标、特点与基本思路。从实施内容、组织方式和成效等...
关键词:国际极地年 科普教育 展览 探索与实践 
我国极地科考事业发展与第26次南极科考成果被引量:5
《上海地质》2010年第3期83-90,共8页吴荣荣 何剑锋 王建国 
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国际极地年中国行动计划"(2006BAB18B07)
我国极地科考事业走过了26年光辉历程,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大量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极地考察与研究成果,在国际极地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效争取和维护了我国在极地领域的权益。中国第26次南极科考自2009年10月11日启程,于...
关键词:极地 科学考察 南极科考 国际极地年 中国PANDA计划 
极区通量观测系统及其在国际极地年(IPY)全球协同观测中的应用被引量:5
《海洋预报》2010年第1期62-71,共10页李诗民 王先桥 周明煜 薛峰 李丙瑞 王署东 
科技部863计划(2006AA09Z130);科技部支撑项目(2006BAB18B05)资助
本文对极区通量观测系统作了介绍,在国际极地年(IPY)全球协同观测中,极区通量观测系统在南极中山站进行了连续14个月的观测。结果表明,中山站年净辐射通量为12.9 W/m2。感热通量夏半年(10~2月)为正值,冬半年(3~9月)为负值,年平均1.9 W...
关键词:国际极地年 南极 大气边界层 太阳辐射 热通量 CO2通量 
2007/2008年度中国南极冰穹A考察新进展被引量:8
《极地研究》2008年第4期371-378,共8页孙波 崔祥斌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476005);国际极地年中国行动计划(PY2008-P050400101);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B18B01)资助
冰穹A(DomeA)是南极冰盖最高区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蕴藏的科学资源受到国际科学界的普遍关注,近年来成为国际南极科学考察研究的重要前沿区域。中国第24次南极考察(CHINARE24,2007/2008年度)继续开展DomeA地区考察活动,具体执行内陆...
关键词:南极 国际极地年 冰盖考察 冰穹A 
中国极地科学考察回顾与展望被引量:9
《中国科学基金》2008年第4期199-203,247,共6页陈连增 
中国自1980年代开展南极考察以来,先后建立了南极长城站、南极中山站、北极黄河站和"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等极地考察平台,全面加入了国际极地条约和有关组织,成功进行了24次南极科学考察、2次北冰洋科学考察和4个年度的北极黄河站科...
关键词:极地考察 极地科学 极地政策 能力建设 国际极地年 
本刊主编秦大河院士获第五十三届国际气象组织奖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8年第4期256-256,共1页
2008年6月25日,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世界气象组织(WMO)执行理事会第六十次届会经过投票,将第五十三届国际气象组织(IMO)奖授予中国的秦大河院士。IMO奖是WMO的最高荣誉,其名称来源于WMO的前身——国际气象组织。该奖每年颁发给一位在气...
关键词:秦大河 世界气象组织 联合国专门机构 院士 国际极地年 主编 编辑人员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