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其德

作品数:15被引量:99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主题:环境保护旅游活动气候主权极地科学考察更多>>
发文领域:天文地球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发文期刊:《自然杂志》《地理教育》《中国软科学》《科学》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国家科技部软科学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国极地科普教育的探索与实践——结合国际极地年中国科普活动被引量:2
《科普研究》2011年第3期89-93,共5页朱建钢 夏立民 凌晓良 颜其德 曾红辉 赵惠莉 
IPY中国行动计划项目资助
极地世界以其特有的科学、环境、美学、荒野等价值强烈地吸引人类前往探险、考察和旅游。这为极地科普工作的开展创造了独特的机会。本文较系统地提出并首次分析我国极地科普的基本目标、特点与基本思路。从实施内容、组织方式和成效等...
关键词:国际极地年 科普教育 展览 探索与实践 
机遇与挑战:气候变暖趋势下的北极
《科学》2009年第4期45-48,共4页李升贵 潘敏 颜其德 
近两年来.新闻媒体中频频出现一些与北极有关的事件.如俄罗斯将一面钛金属国旗插在北极点下4000多米洋底、全球气候变暖加速北极海冰融化、北极油气资源开采、北极航线开通、国际极地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实际上说明了在全球气候...
关键词:气候变暖 北极 北极资源 北极航线 
北极地区区域经济特征研究被引量:15
《世界地理研究》2009年第1期34-41,共8页张侠 郭培清 凌晓良 颜其德 屠景芳 
国家软科学计划项目(2008GXS5B099);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和国家海洋局国际合作司的资助!
以环北极国家的北极行政区域为统计范围,利用环北极国家2001年和2005年的官方经济统计数据,对北极地区的经济状况、资源潜力和发展趋势作了统计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1) 2005年,北极地区国内生产总值(GDP)为2322亿美元,比2001年的1194...
关键词:A8 北极地区 GDP 支柱产业 
南极——全球气候变暖的“寒暑表”被引量:8
《自然杂志》2008年第5期259-261,I0003,共4页颜其德 
2007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第四次报告,已经从科学上肯定了全球气候变暖的真实性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来自人类,警示人们对气候变化及其带来的深刻影响的关切与忧虑。受到全球气候变暖最直接、最敏感,而且在这...
关键词:南极 全球 气候 变暖 
北极地区人口数量、组成与分布被引量:26
《世界地理研究》2008年第4期132-141,共10页张侠 刘玉新 凌晓良 颜其德 屠景芳 
以环北极国家的北极行政区域为统计范围,利用环北极国家2001年和2006年的官方人口统计数据,对北极地区的人口状况及其演变趋势作了统计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1)2006年,北极地区总人口约为1044万,人口密度为0.63人/平方公里,是地球上除...
关键词:北极地区 面积 人口 分布 原住民 
《南极条约》与领土主权要求被引量:6
《海洋开发与管理》2008年第4期78-83,共6页颜其德 朱建钢 
《南极条约》的成功签署与运作,不仅缓解了当时的南极洲领土主权纷争,倡导了科学研究精神与环境保护意识,而且向世人表明:世界各国在为了全人类的利益、世界和平与进步的宗旨下,是可以走在一起并一道工作和对话的。现今,人类在应对全球...
关键词:南极 条约 领土 主权 要求 
南极资源纷争及我国的相应对策被引量:9
《极地研究》2006年第3期215-221,共7页朱建钢 颜其德 凌晓良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3BGJ026)资助
本文对南极的资源状况进行了概要的阐述,并对南极资源可能存在的纷争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各种南极资源活动与环保、南极考察与资源调查以及南极资源开发和利用与高新技术应用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并展望了南极资源的开发利用前景,最后探讨了...
关键词:南极 资源 纷争 对策 
南极旅游活动与环境保护被引量:5
《海洋开发与管理》2006年第6期120-124,共5页凌晓良 朱建钢 颜其德 陈丹红 
自人类发现南极以来,南极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固有的荒野价值、美学价值、科学价值与资源价值一直吸引着探险家、科学家、企业家和旅游者赴南极考察和旅游观光。尤其近几年来,国际南极旅游呈现上升的趋势。《关于环境保护的南极条约议定书...
关键词:南极 价值 旅游活动 环境保护 
“极地人”话南极邮趣
《地理教育》2006年第4期79-80,共2页颜其德 
关键词:中国南极长城站 南极考察 考察队 北极科学考察 
地球生命的保护伞——臭氧层被引量:1
《科学》2005年第6期54-56,共3页颜其德 康建成 
本文研究得到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03DGS3B038);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3BGJ026)资助
雨雪天气时人们常用伞挡风、遮雨和避雪,炎炎夏日中伞又被用于遮挡强烈的阳光,除此之外,伞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着多种用途。实际上在人类生息的地球上空,也撑着有一把保护地球生命的巨大保护伞——大气臭氧层。
关键词:大气臭氧层 地球生命 保护 雨雪天气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