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正面战场

作品数:126被引量:46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军事更多>>
相关作者:刘庭华肖一平王冠卿梁柱苏盾更多>>
相关机构:军事科学院中共中央党校临沂师范学院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关麟征将军与台儿庄战役
《黄埔》2023年第1期69-71,共3页马冠群 
1937年日军制造“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占领了我国北平、天津、石家庄、上海、南京、济南等城市及广大地区。1938年春,日军由津浦路南北对进,企图一举夺得徐州,进一步攻占武汉,以实现迅速灭亡中国的野心。...
关键词:日本侵略者 第五战区 津浦路 国民党正面战场 台儿庄战役 全面侵华战争 血战台儿庄 抗战期间 
兵民是胜利之本——人民群众在台儿庄战役中的贡献
《春秋》2021年第3期46-49,共4页李鏖 
从1938年3月16日开始至4月15日结束的台儿庄战役,是抗日战争中国民党正面战场上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人民群众对台儿庄战役"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均给予了全力的支援。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在畅谈战役胜利时深有感慨地说:...
关键词:台儿庄战役 司令长官 第五战区 国民党正面战场 兵民是胜利之本 军民一致 李宗仁 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2017年第1期18-19,共2页杨云芳 
作为我国近代第一次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抗日战争对我国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但在我国当下网络中,过于吹捧国民党正面战场发挥效用、贬低共产党抗日作用的言论大行其道,这本质上属于反动势力对我国展开的舆论攻势,为了正面抨击这一言论...
关键词:抗日战争 国民党 正面战场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
《山海经(故事)(上)》2016年第S2期67-67,共1页石磊 
中国人民经过8年之久的含辛茹苦乖艰苦卓绝的奋斗,终于取得了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的最后胜利.在抗日战争中,始终存在着两个战场,即国民党领导的对日作战的正面战场和由共产党领导的对日作战的敌后战场.两个战场都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国民...
正确认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用及教训
《中华魂》2015年第10期16-19,共4页王志刚 于磊 
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亚洲主战场,这个主战场分为国民党主导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主导的敌后战场,两个战场互相依存与互相支持八年整,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彻底覆灭起了决定性作用。在庆祝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时候,客观公正...
关键词:正面战场 国民党 中国抗日战争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日本帝国主义 抗日战争胜利 决定性作用 敌后战场 
《历史的召唤》深刻的启示——重温聂荣臻元帅为《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作的序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5年第9期10-17,共8页夏燕月 
30年前聂荣臻元帅为《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一书作的序《历史的召唤》,深刻揭示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的正义性质,指出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
关键词:国共合作 两个战场 抗日英烈 以史鉴今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评析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年第8期28-34,共7页梁柱 
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特殊形式,抗日战争在其发展初期就形成了由国民党军队担负的正面战场和由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它们是相对独立的,形成各自的指挥系统。但从战争的总体上说,它们又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是相互依存、...
关键词:抗日战争 正面战场 国民党 阶级局限性 
论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历史地位被引量:1
《军事历史》2015年第4期26-31,共6页刘庭华 
1937年7月-1938年10月的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是中国抗战的主战场。1938年11月-1940年,虽然日本的侵华政策有了变化,但其军事进攻的重点仍然放在正面战场,因而正面战场仍是中国抗战的主战场。1941年-1943年,侵华日军对中国采取...
关键词:抗日战争史 正面战场 历史地位 
国民党正面战场 四大会战
《新丝路(下旬)》2015年第7期33-36,共4页文贝 
淞沪会战(又称“八一三”战役,日本称为第二次上海事变),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得规模较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关键词:正面战场 国民党 抗日战争 中日战争 战役 
《一寸河山一寸血——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新认识》教学设计
《广西教育》2013年第18期44-44,共1页谭雯 
一、背景分析 1.关于如何看待国民党正面战场,以往有过一些论断。我们应对此进行分析,有的论断可能是符合历史事实的真知灼见,有的论断未必尽合事实。近年来,学术界也有很多新的观点。
关键词:国民党正面战场 新认识 教学案例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