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气界面

作品数:48被引量:167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李根郑建秋任保华许丽萍梁津津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海洋技术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热带气象学报》《船舶工程》《光学学报》《周口师范学院学报》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青年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x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东海2012年夏季海-气界面碳交换及其区域碳汇强度变化趋势初探被引量:12
《海洋学报》2014年第12期18-31,共14页陈鑫 宋金明 袁华茂 李学刚 李宁 段丽琴 曲宝晓 
中国科学院先导专项课题(XDA11020102;XDA05030402);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课题(2010CB951802;2011CB403602)
基于2012年7月对东海的调查,剖析了其水体中各形态碳(pCO2、DIC、DOC、POC)的区域分布特征,估算了海-气界面CO2的交换通量(FCO2),探讨了影响其交换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结合历史资料初步分析了近十几年来该海域海-气界面CO2交换...
关键词:海气界面碳通量 控制因素 碳汇 变化趋势 东海 
东海中北部海域秋季表层海水中无机碳与海气界面碳的迁移被引量:4
《海洋科学》2012年第10期26-32,共7页朱连磊 宋金明 李学刚 袁华茂 李宁 段丽琴 于宇 
国家973项目课题(2010CB951802);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项目课题(XDA01020304);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项目(41121064)资助
基于2010年11月对长江口外东海中北部海域的综合调查,系统研究了该海域的无机碳体系参数的分布特征、海一气界面二氧化碳通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该海域秋季溶解无机碳(DIC)高值区主要出现在调查海域东北部及长江口附近海...
关键词:海-气界面碳通量 海水无机碳 东海中北部海域 
海气界面热通量交换对南海深水海盆SST持续增暖的可能贡献被引量:3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第6期9-14,22,共7页王皘 刘秦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30106);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07CB411803;2010CB428904)资助
20世纪后50年南海深水海盆SST持续增暖了0.64℃,为了探究其持续增暖的机制,使用IPCC模式比较试验CGCM3.1(T47)、CGCM3.1(T63)、CSIRO-Mk3.0、GFDL CM2.0这4个模式输出资料中的辐射通量、湍流热通量、比湿、风、云量、气温、海平面气压...
关键词:南海 热通量 海表面温度 持续增暖 
北太平洋海气界面湍流热通量的年际变化被引量:9
《大气科学》2009年第5期1111-1121,共11页郑建秋 任保华 李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675028;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2006CB403600;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青年基金资助项目
本文采用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客观分析海气通量项目提供的1958~2006年月平均的湍流热通量及相关气象场数据,利用EOF分析、小扰动方法、线性回归、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北太平洋海气界面湍流热通量年际变化的时空特征、影响因子及其...
关键词:潜热通量 感热通量 年际变化 
西北太平洋海气界面湍流热通量低频振荡强度的特征被引量:2
《中国科学(D辑)》2009年第6期799-812,共14页李根 任保华 郑建秋 王俊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 40675028);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批准号: 2006CB403600)资助
利用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客观分析海气通量项目提供的1985~2006年日平均的湍流热通量及相关基本变量数据,通过小扰动方法和相关分析,详细讨论了西北太平洋湍流热通量低频振荡强度的特征.结果表明:(1)西北太平洋潜热低频振荡...
关键词:西北太平洋 潜热通量 感热通量 低频振荡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