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诈骗

作品数:1845被引量:844H指数:1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党颖孙国祥邓多文古加锦赵大利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吉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上海:全力营造公平有序市场环境侦破涉企犯罪案件1700余起
《中国防伪报道》2025年第2期24-24,共1页
2024年,上海公安机关侦破职务侵占、合同诈骗、串通招投标、侵犯知识产权等侵害企业权益、破坏企业经营的各类犯罪案件1700余起,依法保护了300余家品牌的合法权益;查处涉企网络谣言26起;集中打击针对中小微企业实施的“套路应聘”诈骗犯...
关键词:诈骗犯罪 合同诈骗 网络谣言 串通招投标 侵犯知识产权 中小微企业 企业权益 职务侵占 
徐州警方破获一起粮农合同诈骗案
《中国防伪报道》2025年第2期64-64,共1页
“特别感谢民警们的付出,为我们挽回那么大的损失。”在返还仪式上,受害群众紧紧握着办案民警的手激动地说。在江苏省徐州市公安局贾汪分局举行的涉粮农合同诈骗案钱款返还仪式上,9名群众从民警手中领回1174万元被骗钱款。该案3名犯罪...
关键词:刑事强制措施 办案民警 犯罪嫌疑人 派出所 蒋某 贾汪 江苏省徐州市 返还 
湖南:创新举措 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中国防伪报道》2025年第2期67-67,共1页
开展“利剑安商”严打整治。以云端打击、专项行动为抓手,依法严厉打击合同诈骗、职务侵占、挪用资金等涉企经济犯罪。2024年,全省共立案侦办相关案件600余起,破获一批涉及高新技术、新兴产业以及企业内部腐败等领域的经济犯罪案件,有...
关键词:经济犯罪案件 合同诈骗 企业合法权益 挪用资金 营商环境 新兴产业 创新举措 职务侵占 
平原警方破获系列工程车合同诈骗案
《中国防伪报道》2025年第2期68-68,共1页
2023年,犯罪嫌疑人与受害人签订购车协议,约定以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工程车。在支付5万元后,犯罪嫌疑人便消失了。后公安机关侦破这起特大系列合同诈骗案。2024年9月,平原县人民法院依法审理该案并宣判。“是平原县公安局吗?我的起重机...
关键词:犯罪嫌疑人 工程车 公安机关 宋先生 分期付款 平原县 依法审理 受害人 
工程领域“偷工减料”型合同诈骗的判别
《中国检察官》2025年第2期77-80,共4页周剑 朱磊 
刑法上的欺骗行为与民事欺诈之界分,应结合欺骗行为各要素综合判断其是否侵犯了刑法所保护的法益。建设工程连续履行的合同中出现的欺诈行为,应当注意民法和刑法在法律思维上的差异,立足刑法实质判断的性质,以非法占有目的为核心,从合...
关键词:合同诈骗 民事欺诈 非法占有目的 合同履行 
南京警方侦破一起汽车租赁类合同诈骗案
《中国防伪报道》2025年第1期91-92,共2页
江苏南京警方侦破一起汽车租赁类合同诈骗案,抓获涉案犯罪嫌疑人35名,查获被诈骗车辆25辆,总价值2000余万元。2024年9月6日,南京市公安局举行“4·15”租车诈骗案涉案车辆发还仪式,25辆汽车物归原主。豪车不翼而飞“江北新区分局吗?我...
关键词:南京市公安局 诈骗案 汽车租赁公司 南京江北新区 高档汽车 江苏南京 物归原主 豪车 
高质效办好涉企合同诈骗案件的难点与应对
《中国检察官》2025年第2期56-60,共5页王廷祥 孙哲 张烽 
检察机关办理涉企合同诈骗案件,应坚持实质化审查思路,透过民事经济活动的外观形式,从纷繁复杂的法律事实中准确认定“非法占有的目的”;秉持刑法谦抑性原则,避免刑事责任适用范围的不当扩张,损害法秩序的内部统一;强化一体履职、综合履...
关键词:高质效履职 合同诈骗 追赃挽损 
上海:持续推动“蓝鲸”护企工作站更高质量建设发展
《中国防伪报道》2024年第12期84-86,共3页
上海警方围绕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建设目标,在市级层面和全市各区实体化运作“蓝鲸”护企工作站,聚焦涉企犯罪的风险隐患,精准预警、精准打击、精准处置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的各类经济犯罪,先后侦破职务侵占、非国家工作人...
关键词:非国家工作人员 收受贿赂 经济犯罪 合同诈骗 侵犯知识产权 串通招投标 企业合法权益 打击力度 
揪出合同诈骗案背后的共犯
《公民与法(检察版)》2024年第12期21-21,共1页韩冰(讲述) 
晚上7点多,我正在办公室加班,手机铃声突然响起,是一个陌生号码打来的电话。因为随时要和公安人员、当事人电话沟通工作,我一般都会在第一时间接听手机。“韩检察官,是我,李某某……”电话那端传来耳熟的声音。
关键词:手机铃声 检察官 共犯 电话沟通 公安人员 合同诈骗案 当事人 办公室 
合同诈骗罪中兜底条款解释规则的重构——以同质解释困境为切入点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6期37-44,共8页魏敖 范利君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24条中兜底条款的设立具有实践意义,其能够有效规制法律文本无法预测的新型合同诈骗行为,缓和法律滞后性与经济发展多样性之间固有的矛盾。然而,于实践层面,兜底条款的适用范围呈现不当扩张的趋势。应当认为,...
关键词:合同诈骗罪 兜底条款 同质解释 例示行为 目的解释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