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塞小说

作品数:19被引量:20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吴华英曹霞张璐陈壮鹰詹春花更多>>
相关机构:湘潭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武汉大学江苏理工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湖南科技学院学报》《中华传奇》《唐山学院学报》《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基金: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黑塞小说《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中的空间研究
《艺术科技》2023年第1期79-81,共3页吴海林 
从古至今,人类从未停止过对空间的探索。空间的理论研究也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领域。文章以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的长篇小说《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为研究对象,借助博尔诺夫(Otto Friedrich Bollnow)的空间观,分析空间与主体之...
关键词:空间 赫尔曼·黑塞 博尔诺夫 主体 
论黑塞小说中“自我”的探索与超越——以《悉达多》为例被引量:3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6期47-53,共7页陈丽华 陈会亮 
《悉达多》是德裔瑞士籍作家赫尔曼·黑塞小说的代表作。黑塞凭借着对东西方文化的独特思考,在二元对立到和谐统一的文学架构中,描写了主人公悉达多一生的探索与超越,具有很强的思辨意义。结合二元对立理论以及佛道思想分析悉达多在面...
关键词:悉达多 赫尔曼·黑塞 自我与世界 肉体与灵魂 东方智慧 
西方文学中的“恶”与青春期成长——以黑塞小说为例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20年第1期5-9,33,共6页吴华英 
西方文学中的"恶"是对传统道德和集体利益的反叛,是推动善发展的动力。黑塞小说的主人公并非恶人,而是成长中追求自我的青春期少年,他们的"恶"主要体现在对父亲的反叛和参与世俗生活中,这是他们成长的必要手段和途径,是他们认识自我、...
关键词:黑塞  成长 青春期 
黑塞小说中的“青春期危机”——从“缺场的母亲”谈起
《唐山学院学报》2020年第1期73-80,共8页吴华英 
在黑塞的小说中,母亲形象一方面代表感性、情感和爱,另一方面又代表自然天性、原始冲动和生命力(在小说中具象化为"黑暗世界"),而这些都是青春期少年用以抵御和反抗父权世界理性戕害的力量源泉。黑塞早期小说《在轮下》中母亲缺场,现代...
关键词:黑塞 青春期危机 缺场的母亲 黑暗世界 
关于孤独的一种诠释——黑塞小说《荒原狼》主题初探
《北方文学》2019年第32期94-94,96,共2页赵继红 
在黑塞的小说《荒原狼》中,作者向人们展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世界文人的压抑情绪,在科技、战争、机械般的生活下,人们的神经被压迫着,黑塞在其代表作《荒原狼》充分展示了时代的罪恶和人的堕落,并在哈里·哈勒尔身上集中体现时代...
关键词:《荒原狼》 孤独 诠释 
一场灵魂的救赎——探求黑塞小说《悉达多》中人物的自我觉醒被引量:1
《中国文艺家》2019年第3期87-88,共2页肖筱萌 
德国作家、诗人、画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尔曼·黑塞的名著Siddhartha(《悉达多》)是他的第九部作品。作品一经问世即受到广泛关注,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曾掀起过阅读热潮,大学生们甚至做到了人手一本。黑塞研究专家西格弗里德.翁塞尔德...
关键词:悉达多 
荣格分析心理学视域下对黑塞小说中“孤独”母题的解读
《中华传奇》2019年第4期79-80,共2页韩泽宇 
作为二十世纪初期人文主义作家的代表人物,赫尔曼·黑塞往往会关注到现代人身上普遍存在的心理难题——“孤独”来作为他小说创作的母题,勇于借助主人公的发现和成长来解除“孤独”的负面影响。本文旨在运用荣格分析心理学相关理论对黑...
关键词:分析心理学 黑塞小说 孤独 母题 
认同危机与“失败的爱情”——以黑塞小说为例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6期81-84,103,共5页吴华英 张璐 
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项目"赫尔曼.黑塞政论文集研究"(14B179)
认同危机是青少年心理成长发展过程中一个不可回避的阶段。青春期少年在追逐亲密关系的过程中,如果爱情失败,则会引起认同的危机。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尔曼·黑塞的小说中的爱情多为"失败的爱情",以往的研究对这个现象有所忽略。...
关键词:赫尔曼·黑塞 成长小说 “失败的爱情” 认同危机 
论黑塞小说《在轮下》中的二元对立
《北方文学(中)》2018年第8期59-60,共2页张璐 
《在轮下》是黑塞一部具有自传体色彩的小说,其中暗含了他对神学教育的批判,本文从阐述主人公汉斯的悲剧式的人生经历,分析了文章的表层结构,再通过小说中的两个角色汉斯和海尔纳,以自我与非我这二元对立的结构主义角度对这部黑塞作品...
关键词:黑塞 在轮下 结构主义 
论黑塞小说中的“自我解放”诉求——以《在轮下》为例
《考试周刊》2015年第2期14-16,共3页乔忻如 
本文以分析黑塞小说《轮下》中第二主人公对十七、十八世纪德国教育体制的反抗为主线,结合浪漫主义自然人性观点,表现“教育产品”中的另类在面对神学院僵化的教育体制和教育观念时,为自我个性解放时和自我救赎作出的不懈努力,是作...
关键词:自我解放 抗争 个体意识 《在轮下》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