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犯罪

作品数:62被引量:83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林维贾宇邱兴隆陈兴良王雷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吉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电影新作》《法学杂志》《江苏警官学院学报》《工业设计》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钦州:升级打击策略强化源头治理科技赋能反诈 有效遏制犯罪蔓延势头
《中国防伪报道》2025年第1期35-36,共2页
钦州市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坚持“四专两合力”的工作思路,不断升级打击策略,强化行业源头治理,运用科技赋能反诈,...
关键词:电信网络诈骗 贯彻落实 工作思路 源头治理 赋能 遏制犯罪 打击策略 钦州市 
东盟警察组织被引量:2
《现代世界警察》2023年第5期60-67,共8页李钢 
东盟是东南亚国家联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的简称,是集合东南亚区域国家的一个政府性国际组织,于1967年8月8日在曼谷成立,总部位于雅加达。1981年10月21日至23日东盟国家警察机构首长在马尼拉举行正式会议,一起讨...
关键词:警察组织 警察机构 跨国犯罪 警务合作 东南亚区域 东盟国家 东南亚国家联盟 遏制犯罪 
堪萨斯城预防性巡逻警务实验
《现代世界警察》2023年第2期62-69,共8页黄冬(编译) 
长期以来,制服巡逻一直是警察的重要职能,而这基于一个司空见惯但未经证实的假设:见警率是对潜在犯罪人的巨大威慑,可在遏制犯罪的同时提升公众的安全感。在这一观点的主导下,新兴的运输、监控与通信技术以及大量资金均投入其中,仅在20...
关键词:潜在犯罪人 实证性研究 堪萨斯城 遏制犯罪 警务 安全感 预防性 运维费用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打防结合遏制犯罪 相关办案民警和专家就推进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答记者问被引量:1
《中国防伪报道》2021年第5期20-21,共2页
随着互联网经济和电信产业的迅猛发展,以电信网络诈骗为代表的新型犯罪持续高发,已成为上升最快、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突出犯罪之一。党中央高度重视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作出...
关键词:电信网络诈骗 办案民警 新型犯罪 打防结合 更高水平 遏制犯罪 电信产业 打击治理 
刑法正当防卫限度的认定探索
《楚天法治》2020年第11期58-59,共2页尹英 
正当防卫是一项能够保护国家、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并且能够对个人和他人的正当权益施行有效保证的制度。其不仅能够对于犯罪分子产生威慑作用,有效的遏制犯罪行为发生,而且对于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发展也有着积极地影响。在我国的刑法学...
关键词:犯罪分子 社会精神文明 威慑作用 社会公共利益 正当防卫 遏制犯罪 正当权益 司法实务 
设计遏制犯罪的概况综述与趋势研究
《工业设计》2018年第4期79-80,共2页左腾嘉 辛向阳 
探索设计遏制犯罪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寻找设计学参与遏制犯罪的更多可能性。分析全球范围内设计遏制犯罪的起始、发展过程与典型理论,运用案例分析概述设计遏制犯罪的方式、方法和特点,概括出设计遏制犯罪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的发展...
关键词:设计思维 尊严设计 设计遏制犯罪 设计学 犯罪学 
刑罚配置之完善
《新华月报》2017年第18期81-81,共1页刘宪权 
法定刑配置的合理化是罪刑均衡原则的要求。如果对较轻的罪配置较重的刑,或对较重的罪配置较轻的刑,将无法实现罪刑均衡原则的要求,也难以有效地预防和遏制犯罪。在刑法中合理地设置每个犯罪的法定刑对于罪刑均衡原则的贯彻实施具有...
关键词:刑罚配置 罪刑均衡原则 法定刑配置 遏制犯罪 改革过程 合理化 刑法 
遏制犯罪低龄化的新途径--恶意补足年龄原则的引入被引量:9
《南方论刊》2017年第1期48-50,共3页王雷 
我国最低刑事责任年龄制度采用生理年龄为唯一标准,而未兼顾犯罪人的实际心理年龄,失于绝对,造成了我国法律难以应对十四周岁以下、心智早熟的低龄犯罪人。在未成年犯罪日益低龄化、暴力化的当下,这一制度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现实需要,...
关键词:犯罪低龄化 未成年人 刑事责任年龄 刑罚 恶意补足年龄 
对买童犯罪不免刑责利于儿童保护
《教育文汇》2015年第16期13-13,共1页兵临 
没有买方就没有拐卖。中国每年失踪儿童20万左右,只要收买儿童的需求存在,拐卖儿童的犯罪市场就很难根绝。在存在着双方市场的犯罪现象中,单纯侧重于任何一方的刑罚纠治,都难以彻底遏制犯罪的发生。我国刑法将拐卖儿童与收买儿童分...
关键词:儿童保护 犯罪市场 拐卖儿童 犯罪现象 遏制犯罪 有期徒刑 危害程度 主观恶性 
浅谈入室盗窃犯罪之特点、成因及对策
《职工法律天地(下)》2015年第3期140-140,共1页甘胜文 
入室盗窃案,是指犯罪分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进入他人房间,秘密窃取公司财物的一种犯罪案件,是各类刑事案件中最常见、多发的一种案件,其发案率在世界各国各类刑事案件中均居首位。以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为例,2014年1至9月,共发生各...
关键词:入室盗窃犯罪 成因 犯罪案件 刑事案件 入室盗窃案 犯罪分子 盗窃案件 遏制犯罪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