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叠纪

作品数:1822被引量:10438H指数:5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吴亚生童金南邵龙义冯庆来范嘉松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古生物学报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西藏二叠纪四射珊瑚Ipciphyllum naoticum的返青及其生态意义
《古生物学报》2024年第4期468-478,共11页王小娟 迟慧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792010)资助。
基于对采自西藏札达姜叶玛剖面上二叠统姜叶玛组的块状四射珊瑚Ipciphyllumnaoticum(喷口伊泼雪珊瑚)的连续切片,详细描述其中返青个体重新生长的过程,包括轴部返青和边部返青两种类型。两类返青现象因为返青程度不同,重新生长的过程不...
关键词:返青 Ipciphyllum naoticum 四射珊瑚 二叠纪 西藏 
西藏二叠纪乐平世四射珊瑚Ipciphyllum naoticum的鳞板特征兼论喷口构造的分类意义被引量:2
《古生物学报》2022年第3期494-505,共12页王小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91855205);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2019QZKK0706)联合资助。
Ipciphyllum是中国中晚二叠世地层中最常见的块状复体四射珊瑚,Ipciphyllum naoticum是迄今该属中唯一发育喷口构造的种。通过对采自西藏札达姜叶玛剖面上二叠统姜叶玛组的Ipciphyllum naoticum进行连续切片,研究其鳞板特征,发现横切面...
关键词:Ipciphyllum naoticum 鳞板 喷口构造 四射珊瑚 二叠纪 西藏 
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大灭绝后腕足动物的复苏过程:多样性、壳饰演化与古生物地理区系被引量:1
《古生物学报》2022年第3期343-357,共15页陈中强 郭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821001,41830323,41930322);教育部111项目(BP820004);中国地质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联合资助。
腕足动物是古生代海洋中最重要的底栖生物类群之一,然而该门类在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大灭绝中遭受巨大的打击,在中、新生代海洋中被严重地边缘化。为了评价大灭绝对腕足类宏演化过程的影响,本文聚焦于大灭绝后的复苏过程,从多样性、壳饰...
关键词:腕足类 大灭绝 三叠纪 壳饰演化 古生物地理区系 
豫西P–Tr之交的微生物成因构造与后生动物扰动构造的耦合变化及生态学意义
《古生物学报》2022年第1期20-35,共16页郑伟 吴盼盼 许欣 邢智峰 齐永安 刘云龙 李婉颖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772110,41872111,41202071);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20A170010)联合资助。
豫西登封、济源、宜阳、荥阳和巩义等地发育一套连续的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的陆相地层孙家沟组、刘家沟组和和尚沟组,保存着有环境和生物信息的微生物成因构造以及后生动物扰动构造,对二者的深入研究对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的陆相微生物与...
关键词:二叠纪–三叠纪之交 微生物成因构造 后生动物扰动构造 耦合变化 豫西地区 
内蒙古乌达煤田早二叠世太原组拥挤始莲座蕨(新种)Eoangiopteris congestus sp. nov.被引量:1
《古生物学报》2021年第2期224-242,共19页孙文俊 李丹丹 周卫明 Bek Jiří 刘陆军 王军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B18000000,XDB260000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530101)联合资助。
本文报道发现于内蒙古乌达煤田早二叠世太原组顶部火山凝灰岩层中的莲座蕨类植物一新种Eoangiopteris congestus sp. nov.,标本包含有机连生的辉木型茎干,栉羊齿型营养羽片和始莲座蕨型繁殖羽片。其中营养羽片为三次羽状复叶,末二次和...
关键词:东方栉羊齿 始莲座蕨 乌达煤田 二叠纪 
西秦岭甘南地区二叠纪–三叠纪遗迹化石及其古环境意义被引量:3
《古生物学报》2020年第4期430-444,共15页党志英 张立军 
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212300410349);河南省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NSFRF00340)资助。
西秦岭甘南地区晚二叠世–中三叠世半深海–深海相地层中赋存丰富的遗迹化石,出现了居住迹、觅食迹、停歇迹和牧食迹4大类,14属,包括:Arenicolites、Chondrites、Dictyodora、Diplichnites、Diplopodichnus、Helminthopsis、Laevicyclus...
关键词:二叠纪–三叠纪 深海相 遗迹化石 遗迹组合 古环境 
论中国二叠纪四射珊瑚Liangshanophyllum被引量:1
《古生物学报》2020年第2期215-222,共8页王小娟 杜光映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2019QZKK07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91855205)联合资助。
迄今只报道于我国的梁山珊瑚Liangshanophyllum,以复中柱较小且简单、横板带宽、横板多水平或稍倾的特征区别于卫根珊瑚Waagenophyllum。本文对两属各种的复中柱大小(占体径比值)进行数据统计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在这一特征上,两属没...
关键词:Liangshanophyllum Waagenophyllum 复中柱 横板带 水平横板 
中国Waagenophyllum(Waagenophyllum)种的分支分析(英文)被引量:1
《古生物学报》2019年第4期502-514,共13页王小娟 林巍 
在对材料产自我国的Waagenophyllum (Waagenophyllum)的种进行系统分类厘定的基础上,以Waagenophyllum (Liangshanophyllum)wengchengense作为外类群,对22个种的10个性状进行分支分析,探讨各种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分支分析结果表明,Waa...
关键词:Waagenophyllum(Waagenophyllum) 系统发育 分支分析 二叠纪 
西藏普兰县姜叶玛地区中二叠统西兰塔组中的有孔虫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5
《古生物学报》2019年第3期311-323,共13页张以春 王玥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2019QZKK07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91855205);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XDB26000000);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项目(2016282)联合资助
西藏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蛇绿混杂岩中混杂着大小不一的二叠纪灰岩块体,它的来源一直颇有争议,这些灰岩块体中动物群的古生物地理面貌是判断其来源的重要手段。姜叶玛灰岩体是位于西藏普兰县境内混杂在中生代蛇绿混杂岩中的一个大型二叠纪...
关键词:有孔虫 古生物地理 二叠纪 新特提斯洋 西藏 
中国第一个完整的锯齿龙头骨被引量:3
《古生物学报》2019年第2期216-221,共6页王军有 伊剑 刘俊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编号XDB260000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1572019);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161101)资助
中国已经命名了 7种锯齿龙,但是没有一个有完整的头骨。本文描述一个产自鄂尔多斯盆地孙家沟组的新材料,包括一个近于完整头骨及关连的下颌。根据下列特征将其归入埃尔金龙科(Elginiidae):头骨的膜质骨突起形成长而尖的角,面颊上装饰有...
关键词:锯齿龙类 埃尔金龙科 分类 孙家沟组 二叠纪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