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声核团

作品数:12被引量:11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相关作者:张信文曾少举蓝书成左明雪曾庆华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海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解剖学报》《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解剖学杂志》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速激肽1型受体(NK1R)在斑胸草雀端脑发声核团的分布被引量:1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第4期397-401,共5页林春 黄丽 孙颖郁 张信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160205;31360517)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斑胸草雀端脑发声控制核团内速激肽1型受体(NK1R)的表达进行初步研究.结果显示,NK1R在高级发声中枢(HVC,proper name)、巢皮质巨细胞核外侧部(lateral magnocellular nucleus of the anterior nidopallium,LM...
关键词:速激肽1型受体 P物质 鸣唱控制核团 斑胸草雀 
黄雀发声核团与部分听觉中枢内P物质的分布和性双态比较被引量:5
《实验生物学报》2003年第4期283-288,共6页张信文 曾少举 左明雪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39960014;39870097;30060027);教育部;海南省骨干教师资助项目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P物质在雌雄黄雀发声控制核团和听觉中枢内的分布,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仪检测SP免疫阳性细胞和末梢的灰度值,并作雌雄比较。结果如下:1.在发声学习中枢嗅叶X区有大量的SP阳性神经末梢和一些神经细胞。2.在发声控...
关键词:黄雀 发声核团 听觉中枢 P物质 性双态 免疫组织化学 呜叫行为 
鸣禽鸟脑的季节可塑性被引量:2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第3期140-144,共5页李东风 鲍佩华 范海燕 韩彧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9570195);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01062)
鸣禽鸟的发声控制脑区具有明显的季节可塑性变化,它是鸣啭季节差异的神经基础.目前鸣禽成鸟的发声控制系统已成为研究中枢神经系统形态和功能可塑性的重要模型.本文着重就引起发声控制核团或脑区体积改变的诱导因素和触发体积改变的机...
关键词:鸣禽鸟 季节可塑性 发声控制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发声核团 诱导因素 触发体积  
黄喉鵐高级发声中枢及其壳区的神经投射和P物质在发声听觉中枢的分布被引量:1
《Zoological Research》2003年第2期116-120,共5页张信文 sinacom 曾少举 李佳 马骏 左明雪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3 9960 0 14 ;3 9870 0 97;3 0 0 60 0 2 7) ;教育部;海南省骨干教师资助项目
用生物素示踪法和P物质 (SP)免疫组化技术研究表明 :黄喉的高级发声中枢 (HVc)接受端脑听区 (L)、新纹状体中部界面核、新纹状体巨细胞核 (MAN)、丘脑葡萄形核、桥脑蓝斑核的传入 ,并有神经纤维投射到古纹状体栎核 (RA)和嗅叶X区 (X) ...
关键词:黄喉Jiu 发声核团 听觉中枢 神经投射 P物质 
鸣禽发声控制核团古纹状体粗核壳区的投射研究
《解剖学报》1999年第4期310-315,I006,共7页曾少举 彭卫民 张海珠 张信文 左明雪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目的 研究鸣禽端脑古纹状体粗核(RA)壳区的神经联系。 方法 HRP和生物素结合的葡聚糖胺(BDA)的神经示踪技术。 结果 鸣禽古纹状体粗核壳区的传入纤维来自新纹状体听区L1、L3 和高级发声中枢壳区(HVC shel...
关键词:发声核团 古纹状体粗核 壳区 听觉通路 鸣禽 
栗鹀前脑发声控制核团的季节性差异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第6期44-46,共3页付立波 
本实验测量了雄性成年栗鹀(Emberiza rutila)前脑及延髓的三个发声控制核团HVc、RA及nXIIts的体积。结果发现,前脑HVc用RA体积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春季明显大于秋季(P<0.01),而直接支配鸣肌的延髓NXIIts无季节性差异(P>0.05)。这表明...
关键词:栗鹀(Emberizarutila) 发声核团 鸣啭 春秋季差异 
鸣禽栗鹀秋季发声相关核团体积的雌雄差异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第6期40-42,共3页付立学 付立波 王学斌 
实验利用组织学方法及微机处理技术测量了秋季成年雌雄鸣禽栗鹀(Emberiza ru-tile)的发声相关核团HVC、RA、X区、nXⅡts以及与发声无关核团SpM体积。结果表明,前脑的发声相关核团HV_c、RA及X区具有明显的雌雄差异,而延髓的mxⅡts以及发...
关键词:雌雄差异 发声核团 栗鹀 秋季 
鸣禽和无尾两栖类控制发声核团及神经通路的比较研究
《解剖学报》1996年第4期395-399,T011,共6页曾庆华 金善学 刘丽梅 蓝书成 
为从种系进化角度对鸣禽和无尾两栖类控制发声的核团和神经通路作比较研究,用HRP顺、逆行追踪的方法,对锡嘴雀(Coccothraustes)和蛙(Ranamigromalata,Ranachensinenenisis)...
关键词:发声核团 神经通路 HRP 鸣禽 无尾两栖类 
栗鹀前脑发声控制核团体积的性别差异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第6期49-50,共2页付立波 
栗鹀属于鸣禽类的一种,是东北常见的鸟类之一。本文对鸣禽栗鹀前脑发声核制核团HVc与RA进行了测量,并加以比较。结果表明,前脑HVc与RA核团体积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雄鸟的核团体积均大于雌鸟(P<0.05)。这表明造成栗鹀鸣啭能力的性别...
关键词:性别差异 发声核团 前脑 栗鹀 
鸣禽类发声核团的研究进展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第5期33-36,共4页付立波 王学斌 张径辉 
本文介绍了自七十年代以来国内及国际上有关鸣禽类发声核团的研究内容,对于近年来的研究内容介绍较多,尤其是对鸣禽类的性二形性、发声核团的神经元再生、发声核团的季节性变化这三方面内容研究做了重点介绍。
关键词:核团 二形性 斑胸草雀 内容介绍 内容研究 投射神经元 神经元再生 听觉反馈 雌鸟 纹状体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