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规范结构

作品数:26被引量:134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魏治勋周占生李友根李龙汪进元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山东大学洛阳师范学院浙江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浙江社会科学》《法学评论》《河北法学》《学习与探索》更多>>
相关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种子法》修改中的立法技术问题探究被引量: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143-148,共6页李媛辉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科研项目(TD2011-17)
现行《种子法》自2000年施行以来,在规范和推动我国种业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些规定已经不能适应现实需要,亟待从立法技术的角度予以修改。《种子法》法律规范结构存在的问题是:法律规范逻辑结构不完整,规...
关键词:《种子法》 立法技术 法律规范结构 立法语言 
分析法学视域中的法律规范结构理论被引量:3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13年第4期35-40,共6页魏治勋 石青 
法律规范结构理论历来是分析法学家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奥斯丁认为表达立法者所希望的行为的"命令"是法律规范的主要部分。与其相反,凯尔森则认为规定"制裁"的规范才真正是"主要规范",而表达与"非法行为"相反的行为模式的命令只具...
关键词:分析法学 法律规范结构 本质论倾向 多元论模式 
法的“规范性稀薄化”及其历史谱系被引量:9
《法学评论》2012年第2期3-10,共8页魏治勋 
从规范分析的视角看,存在于法律规范结构之内的理想社会秩序目标模式与工具理性的实现手段之间的张力,为实践中的人以"法律现实主义"的眼光看待法律创造了必要契机,只要人类的理性之光被点燃,怀疑精神与权利意识的增长就不可遏制,任何...
关键词:规范性 稀薄化 法律规范结构 不对称性 历史谱系 
刚性监督与监督的刚性——人大监督相关法律法规的规范结构分析被引量:4
《人大研究》2010年第4期4-8,共5页刘一纯 
以监督法为主的人大监督相关法律法规在法律规范结构方面普遍存在着因法律后果缺位导致强制力缺乏的情况。从立法角度看,将人大监督相关法律规范缺位的要素予以可行性的补足,是保障人大监督具有刚性的唯一途径。
关键词:法律规范结构 人大监督 法律法规 刚性 法律后果 强制力 监督法 可行性 
法律规范结构的方法论意义研究被引量:3
《河南社会科学》2009年第2期96-99,共4页周占生 
2006年度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资助项目(2006DFX008)
法律规范结构既具有本体论意义,也具有最基本的方法论意义。作为司法裁判的标准,法律规范通过内在要素及要素间的逻辑联系体现其标准意义。要素有二:其一指示规范的适用对象,为"对象标准";其二赋予规范对象相应的法效果,为"法效果标准"...
关键词:规范 结构 要素 标准 方法 
特别声明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31-31,共1页
关键词:特此声明 法律科学 山东大学法学院 法律规范结构 署名单位 编辑工作 理论的批判 
法律规范结构理论的批判与重构被引量:16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37-44,共8页魏治勋 
长期以来,我国法学理论界对法律规范结构的学术观点主要有两种学说:"三要素说"和"两要素说";虽然近有"新三要素说"对前二者提出了批判,但仍旧没有脱离传统的分析模式的缺陷:即将"存在论"的共时性结构分析转换为了"运行论"的历时性的操...
关键词:法律规范结构 三要素说 两要素说 批判 二元结构 
《劳动合同法(草案)》三审稿立法技术的缺陷和弥补被引量:3
《法学》2007年第5期105-112,共8页钱叶芳 
劳动合同立法不仅在立法价值和制度设计上要有利于劳动关系的有效调整,而且在形式和内容上也要相得益彰。从立法技术角度来进行详细考察,则《劳动合同法(草案)》三审稿在结构营造、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和法的语言表达方面存在着诸多缺陷...
关键词:《劳动合同法(草案)》三审稿 立法技术 结构营造 法律规范结构 语言表达 
我国劳动合同法立法技术若干问题探讨被引量:3
《学习与探索》2006年第5期98-102,共5页林嘉 杨飞 
立法技术是表达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知识、经验、规则、方法和技巧等,内容包括法律规范的内部结构、外部形式、概念术语、语言文字等。我国劳动合同立法应注重立法技术问题,建议设立劳动合同主体权利义务的一般规定,在法律规范的结构中,行...
关键词:劳动合同法 立法技术 立法依据 法律规范结构 立法语言文字 
关于法律规范结构——对一种传统陈述方式的检视被引量:6
《浙江社会科学》2004年第3期102-106,145,共6页周占生 
在当下我国法理学界 ,法律规范结构问题的探究已处于沉寂的状态 ,其因并非在于问题已被解决 ,而是肇始于长期偏颇的陈述方式 :在一种极具隐蔽性的言说之下 ,“越界追寻” ,失去了准确的追问方向 ,因而偏离了目标 ,终使本问题的研究陷于...
关键词:法律规范 三分说 法律效力 制裁要素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