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生活

作品数:60被引量:207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邓勇童之伟霍存福徐显明姚建宗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山东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女性的法律生活》:新旧理论中的性别平等
《秦智》2022年第5期43-45,共3页徐云梦 
在女性主义理论的发展进程中,出现了诸多关于两性平等方面的争论。其中长盛不衰的一个理论分支便是,“差异”[1]理论与“宰制”[2]理论之间的二元论。对此,朱迪斯·贝尔提出了相应的特征与情境理论;她立足于女性生活,对传统女性主义法...
关键词:朱迪斯·贝尔 女性主义 性别差异 性别平等 
一份赠与协议的情义之问
《民主与法制》2019年第29期64-64,共1页乌兰 
法律生活永远不可能和社会生活截然区分,就像法律适用永远不可能是理论上精确计算的结果。生活都是由一个个活着的人在演绎着那一幕幕悲哀欢喜,难道注明为“法律生活”,就提高了生活的层次,和饮食男女、柴米油盐的生活一刀两断?
关键词:社会生活 情义 协议 法律生活 法律适用 
晚清西北内陆地区流动人口的法律生活——以《樊山判牍》为中心的考察
《社会科学辑刊》2019年第3期147-155,共9页周向阳 
湖州师范学院预研究项目(KX28030)
从《樊山判牍》来看,晚清西北内陆地区,打官司与流动人口的日常生活仍存在较远的距离,他们很少通过正式的司法系统解决纠纷和满足诉求。在流动人口提起的诉讼中,买卖、强占(抢)妇女,钱债纠纷占主要地位,说明他们一般只有在人身权利和财...
关键词:晚清 内陆 流动人口 法律生活 诉权 
法律生活和道德生活的冲突与协调探讨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7年第32期3-4,共2页赵盈赫 
文章主要针对法律生活和道德生活的冲突与协调进行分析,结合当下法律生活和道德生活之间联系状况为根据,从法律生活以理性为基础,道德生活以情感为基础、道德生活重视和谐,法律生活重视公平、法律生活和道德生活的协调等方面进行深入研...
关键词:法律生活 道德生活 冲突 协调 
明治时代的私法生活
《公民与法治》2017年第14期40-41,共2页陈夏红 
笔者在《明治时代的宪法生活》中,曾引用过一段话,展示了日本国民从民族心理上多么厌恶法律生活。事实上可能确实如此。据研究,日本人根深蒂固的观念之一,就是在家、村、国三位一体,共同形成一个社会共同体。
关键词:法律生活 明治时代 私法 社会共同体 民族心理 三位一体 日本人 宪法 
明治时代的宪法生活
《公民与法治》2017年第12期40-41,共2页陈夏红 
笔者除了对日本宪政史感兴趣,也关注日本与中国之间在文化尤其是法制文化上的互动,更想了解日本人的宪法生活。最近看到魏晓阳的《现代日本人的法律生活:从宪法诉讼看日本法律意识变迁》,读完真有大快朵颐之感。
关键词:宪法诉讼 法律生活 明治时代 法制文化 日本人 法律意识 宪政 
文学叙事下的域外司法——品读刘仁文研究员的《远游与慎思》
《人民检察》2016年第9期39-40,共2页马永平 
法律研习者常有这样一种困惑,在传统的以翻译文献和影视作品为主要信息来源的背景下,我们所感知的域外司法活动和法律生活是真实状态吗,或者说,我们阅读欣赏、引用评价所接触和依赖的介质是对域外司法活动和法律生活一般状态的真切...
关键词:司法活动 文学叙事 研究员 慎思 远游 品读 法律生活 信息来源 
法制文学研究:路径、成果与创新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第2期52-55,共4页曾晓林 
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2012年一般项目(12WX11)
中国法制文学与美国法律学者主导的"法律与文学运动"有异有同。中国法制文学研究早期主要在文学圈中,逐渐有法学家介入,主要从文学的视角对中国先秦至今的文学作品进行主题与类型研究,特别是对古代判词进行法律分析,初步建构法制文学理...
关键词:法制文学 法律与文学运动 法律生活 
常用谚语中的法律错误
《政府法制》2016年第6期60-60,共1页石文龙 
有理走遍天下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在现实的法律生活中,有些当事人认为明明白已有理.但到了法院,就稀里糊涂地输了官司,这就难免使一部分人对法官的公正性产生怀疑。其实.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有...
关键词:法律错误 谚语 “理” 法律生活 有理 当事人 公正性 法院 
演讲与罗马的法律生活被引量:2
《法治研究》2016年第1期38-48,共11页徐国栋 
西方的政治文化注重演讲,这种文化有其罗马渊源。罗马的学校能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演讲训练,当有演讲机会时,经训练的学生就能得心应手地演讲。演讲遂成为法律生活中的重要部分,用于法院、商议大会等法律场合,服务于辩护、控告、选举、立...
关键词:演说术 集议场 法院 商议大会 市民大会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