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褐斑病菌

作品数:9被引量:39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吴利民陆宁海徐瑞富田雪亮郎剑锋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科技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辉县市农业局更多>>
相关期刊:《西北农业学报》《微生物学杂志》《湖北农业科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更多>>
相关基金:农业部农业结构调整重大技术研究专项项目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冬青抑菌活性的初步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2012年第12期2484-2486,共3页陆宁海 吴利民 郎剑锋 杨蕊 赵荣艳 石明旺 
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201003578);河南科技学院高层次人才科研资助项目(030109)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冬青(Ilex purpurea Hassk)不同器官的提取液对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cerealis)、番茄褐斑病菌(Helminthosporiurn carposaprum)、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黄瓜褐斑病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i)的抑...
关键词:冬青 抑菌作用 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 cerealis) 番茄褐斑病菌(Helminthosporiurn carposaprum) 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 黄瓜褐斑病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i) 活性筛选 
番茄褐斑病菌毒素对番茄叶片几种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
《湖北农业科学》2009年第2期338-340,共3页吴利民 陆宁海 
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06-07-02A);河南科技学院高层次人才科研资助项目(030109)
以不同抗病品种的番茄幼苗为试材,研究了番茄褐斑病菌毒素对番茄叶片POD、PAL及PPO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抗、感病品种番茄幼苗用毒素处理后,POD、PAL、PPO活性均比对照有所提高,且随处理时间延长,其活性变化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即POD...
关键词:番茄褐扛王病菌 毒素 酶活性 
番茄褐斑病菌毒素的产生及对不同番茄品种的毒性
《江苏农业科学》2008年第4期103-105,共3页吴利民 陆宁海 
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编号:2003410050122);河南科技学院高层次人才科研项目(编号:030109)
对番茄褐斑病菌产毒条件和毒素对不同番茄品种的毒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pH值、温度、光照、培养时间等条件下所制备的毒素其毒力差异显著,病菌的最佳产毒条件是,室温25℃、光照12 h、pH值6、振荡培养15 d;病菌毒素对不同番茄品...
关键词:番茄褐斑病菌 毒素 番茄品种 毒性 
番茄褐斑病菌产毒培养条件的研究被引量:3
《西北农业学报》2007年第5期288-290,共3页陆宁海 吴利民 田雪亮 徐瑞富 
农业部农业种植结构调整重大技术专项(03-07-02A)子项目;河南科技学院高层次人才科研资助项目(030109)
对番茄褐斑病菌产毒培养条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培养方式、pH值、温度、光照条件、培养天数所制备的毒素毒力差异达显著,但不同培养基所制备的毒素毒力差异不显著。病菌最佳产毒条件为室温25℃,连续振荡,光照12 h,pH值为6,振荡培养15 d。
关键词:番茄褐斑病菌 液体培养 产毒条件 
番茄褐斑病菌毒素对抗·感番茄品种的作用被引量:2
《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第22期5905-5906,共2页陆宁海 郭立季 吴利民 徐瑞富 
农业部农业种植结构调整重大技术专项(03-07-02A)子项目;河南科技学院高层次人才科研资助项目(030109)
研究在番茄褐斑病菌毒素作用下,番茄抗、感病品种的根数、根长、芽长及根的电导值和PAL活性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抗、感病番茄品种的根数、根长、芽长均受到抑制,根的电导值及叶片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升高;抗病品种的根数、根长、...
关键词:番茄褐斑病菌 毒素 抗病品种 感病品种 
番茄褐斑病菌产毒培养条件及其毒素的致病范围被引量:8
《微生物学杂志》2006年第4期36-38,共3页陆宁海 齐尚红 吴利民 徐瑞富 
农业部农业种植结构调整重大技术专项(03-07-02A)子项目;河南科技学院高层次人才科研资助项目(030109)
对番茄褐斑病菌(Helminthosporiurn carposaprum)产毒条件和毒素对不同番茄品种的毒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pH值、温度、光照条件、培养天数所制备的毒素毒力差异显著,病菌的最佳产毒条件是室温25℃,光照12 h、pH值为6、振荡培养1...
关键词:番茄褐斑病菌 毒素 培养条件 致病范围 
哈茨木霉TR-12对番茄褐斑病菌的拮抗作用被引量:15
《西北农业学报》2006年第6期186-188,共3页吴利民 陆宁海 郎剑锋 田雪亮 徐瑞富 王旭丽 
农业部农业种植结构调整重大技术专项(03-07-02A)子项目;河南科技学院高层次人才科研资助项目(030109)
PDA平板拮抗试验表明,哈茨木霉对番茄褐斑病菌有强烈的拮抗作用,其孢子悬浮液的含孢量为10^5~10^8个/ml,时,对番茄褐斑病菌的抑制率高达82.5%。比较测定了哈茨木霉菌液和4种药剂对番茄褐斑病菌的抑制效果。哈茨木霉对番茄褐斑...
关键词:哈茨木霉 番茄褐斑病菌 拮抗作用 
番茄褐斑病菌的侵染条件及致病性研究被引量:1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第B08期91-94,共4页陆宁海 徐瑞富 吴利民 田雪亮 
河南科技学院青年科学科研项目(030109)
对番茄褐斑病菌侵染条件及致病件的研究表明,温度与保湿时间对番茄褐斑病菌(Helminthosporium carposaprum)的侵染有很大的影响。当温度为10℃时,病原菌潜育期达74h;当温度为25~30℃时,潜育期仅为6.0~8.0h。叶面保湿时间愈长...
关键词:番茄 褐斑病菌 侵染 致病性 
番茄褐斑病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18-20,共3页张定法 刘鸣韬 高付军 毛红彦 李来泉 
河南省教育厅攻关项目(1999210027)。
研究了番茄褐斑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病菌生长的温度范围为9~38℃,适宜温度为27~30℃;分生孢子产生和萌发的温度范围分别为25~35℃和10~40℃,适宜温度分别为30℃和27~30℃;菌丝体及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分别为51℃和55℃。病...
关键词:分生孢子 褐斑病菌 番茄 生物学特性 适宜温度 萌发 生长 杀伤作用 抑制作用 研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