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战运动

作品数:141被引量:83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朱美娣杜玉芳胡晔许海云王锦瑭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不是奥林匹亚,而是山峦、海岸、街巷
《上海百货》2024年第2期16-21,共6页Arden Xian 
运动仅仅关乎身体机能吗?从来都不是。如果将目光聚焦于1950到1960年代,全球仍处于二战后的恢复期。经济逐步扩张,太空竞赛、核武器军备竞赛、紧张的地缘政治等问题使得人们的精神需求日益增强。摇滚乐的诞生、电视普及并迈入黄金时代...
关键词:反战运动 奥林匹亚 太空竞赛 垮掉的一代 军备竞赛 身体机能 地缘政治 摇滚乐 
毛泽东致以“兄弟”问候的日本人
《文史博览》2022年第12期35-37,共3页张祖涛 
毛泽东一生有许多外国朋友,在众多的外国朋友中,抗日战争期间从事反战活动的日共领导人,被毛泽东称之为兄弟的野坂参三是其中较为著名的一位。延安的日本工农学校校长。野坂参三(1892—1993)是日本共产党的创建者之一,由于在国内领导反...
关键词:日本共产党 共产国际代表 野坂参三 抗日战争期间 反战运动 反战活动 创建者 兄弟 
什么是“堂堂男子汉”
《中国空军》2022年第4期77-77,共1页李雷 
美国作家诺曼·梅勒的作品数量非常之多,其反映二战的小说《裸者与死者》、反映美国反战运动的长篇小说《夜幕下的大军》,都十分出色。梅勒常常着眼于战争背景下的美军内部人际关系冲突来刻画美军形象,虽然他也会揭示战争的荒诞性,但相...
关键词:《裸者与死者》 《夜幕下的大军》 诺曼·梅勒 作品数量 人际关系冲突 反战运动 战争背景 荒诞性 
爱与和平20世纪60年代美国反战思潮被引量:1
《文明》2021年第5期98-115,共18页奚忠仁 
20世纪60年代风云变幻,不仅有法国的"五月风暴",还有美国的民权运动和反战运动。跟选择与工人阶级站在一起的法国学生不同,美国的学生们脱离了传统左派的语境,从文化艺术领域汲取灵感,先锋派、摇滚乐、嬉皮士等亚文化在这场思潮中轮番亮...
关键词:反战运动 民权运动 五月风暴 嬉皮士 文化艺术领域 社会底层 亚文化 摇滚乐 
从个体到群体:《4321》的哲学与政治书写被引量:3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2021年第2期73-81,共9页夏寒 
保罗·奥斯特的新作《4321》通过主人公弗格森对四重人生可能性的书写,从个体与群体两个维度展开了哲学与政治的思考:第一个维度的探讨主要展现了偶然性哲学对于个体的生命与存在的影响;在第二个维度中,个体被置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
关键词:《4321》 保罗·奥斯特 偶然性 存在主义 反战运动 大众媒体 
毛泽东与日本反战运动
《湘潮》2021年第4期28-30,共3页李国亮 
全面抗战时期,毛泽东在领导敌后军民逬行抗日斗争的同时,还身体力行,关心、指导、支持日本人民开展反战运动,不仅阐述了运动的必要性、可能性、发展规律,而且提出了一系列争取日本士兵及宽待俘虏的办法,大力支持日共领导人野坂参三来华...
关键词:统一战线思想 反战运动 野坂参三 抗日斗争 全面抗战时期 反法西斯 理论及实践 身体力行 
鹿地亘与在华日人反战同盟
《侨园》2020年第9期23-26,共4页石岩 
1938年,日本著名的反战运动领导人鹿地亘在重庆筹备组织了由教育改造后的日俘组成的在华日人反战同盟,反战同盟盟员在广大的中国大地上掀起了反战运动,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特殊贡献。鹿地亘在第三厅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共合作正式...
关键词:反战同盟 第三厅 反战运动 鹿地亘 总务厅 政训 国共合作 特殊贡献 
枪炮在鲜花前失色
《新民周刊》2020年第39期42-43,共2页刘朝晖 
美国不断地发动干涉其他国家的战争,早就不得人心,迟早会把自己反噬。越南战争是美国人永久的创伤记忆,这场拖沓缓慢、耗资巨大并造成数十万美军伤亡的战争,让美国深陷泥沼。这场侵略战争的非正义性和造成的巨大破坏,让越来越多的美国...
关键词:示威活动 反战运动 越南战争 创伤记忆 非正义性 
研究美国历史的另一个视角——1968年的一场球赛和1969年的哈佛大学学生运动被引量:2
《全球史评论》2020年第1期3-25,293,共24页徐国琦 
本文通过介绍1968年哈佛一耶鲁橄榄球赛和1969年哈佛大学学生运动来展示美国社会与文化的多元性、复杂性及其自我修复能力。由于哈佛和耶鲁两校及其校友在美国社会、政治、文化等各方面所占据的重要地位,看上去不起眼的校际体育比赛通...
关键词:橄榄球赛 哈佛大学 耶鲁大学 反战运动 学生运动 美国社会 
马丁·路德·金逝世52年,种族问题依旧敏感
《新民周刊》2020年第12期76-77,共2页应琛 
一声枪响,子弹穿过了男人的下巴,将他的颈椎给撕裂。1968年4月4日,在美国田纳西州孟菲斯市里的洛林汽车旅馆的房门外,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39岁。那一天,他的死讯震惊了全世界...
关键词:汽车旅馆 黑人民权运动 反战运动 种族问题 美国田纳西州 马丁·路德·金 真正的自由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