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奥斯特

作品数:133被引量:81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李金云管秀梅武晋科李琼高莉敏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科技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生成、褶子与逃逸:《在地图结束的地方》中的自我游牧
《当代外国文学》2024年第4期28-34,共7页门诗尧 刘海清 
美国作家保罗·奥斯特的小说《在地图结束的地方》以小狗骨头先生的叙事视角融回忆、现实与想象为一体,展现了后现代个体在身体和精神两个层面的流动性特征。本文聚焦骨头先生以及流浪诗人威利的生命历程和精神世界,重点借助法国哲学家...
关键词:保罗·奥斯特 《在地图结束的地方》 后现代个体 生成 逃逸 游牧 
《玻璃城》中的空间话语研究
《当代外国文学》2024年第3期53-59,共7页高莉敏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新世纪美国小说的城市化表征研究”(17AWW007)的阶段性成果。
《玻璃城》是保罗·奥斯特的成名作,体现了其对空间问题的关注与思考。本文通过考察奥斯特的个人经历与小说中的日常生活空间、当权者的政治企图与纽约社会空间、犹太文化与差异空间之间的关系,从个体、社会和民族三个层面阐释小说中的...
关键词:保罗·奥斯特 《玻璃城》 空间话语 犹太身份 
《4321》的虚构化行为:关于个人和集体史的新现实主义叙事
《外国语言与文化》2024年第3期89-98,共10页李琼 
保罗·奥斯特在《4321》中描述了两种现实。一种是想象的,但也可能真实存在的平行世界生活,它符合多世界理论对于客观现实的看法,在个人或然历史的虚构基础上强调本体存在的多维性、不确定性和偶然性。另一种是20世纪初至60年代末的美...
关键词:虚构化行为 个人或然历史 集体历史 新现实主义叙事 保罗·奥斯特 
《利维坦》中的自由女神像与奥斯特的政治观
《外语导刊》2024年第2期135-141,F0003,共8页高莉敏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流散文学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21&ZD277)。
在《利维坦》中,奥斯特通过分析不同历史背景下自由女神像的象征意义阐述了自己的政治观:从20世纪50年代对美国政治的想象性建构到80年代政治理想的幻灭,再到转向犹太化的美国政治,奥斯特的政治观经历了从美国化到犹太化的过程。他通过...
关键词:保罗·奥斯特 利维坦 自由女神像 政治观 
论《布鲁克林的荒唐事》中的自我身份认同主题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1期82-87,共6页刘婧 
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科学研究规划项目(JJKH20201217SK)。
《布鲁克林的荒唐事》是美国当代著名作家保罗·奥斯特于2003年创作的小说。该小说延续了作者一以贯之的创作主题——身份认同问题。小说生动地描述了生活在纽约布鲁克林等地的普通人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主人公内森等人因为与家人感情破...
关键词:保罗·奥斯特 《布鲁克林的荒唐事》 自我身份认同 
《布鲁克林的荒唐事》中的家庭抗逆力论析
《外语研究》2023年第5期106-111,共6页申圆 王秀梅 
国家留学基金委青年骨干教师项目“伊恩·麦克尤恩的城市书写研究”(编号:202102000003);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记忆理论视阈下的伊恩·麦克尤恩命运书写研究”(编号:19DWWJ02);山东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计划项目“伊恩·麦克尤恩的城市记忆与空间书写”(编号:J18RA247)的阶段性成果。
家庭抗逆力聚焦家庭在应对危机时所发挥的止损效应和治愈潜能。在保罗·奥斯特的《布鲁克林的荒唐事》中,家庭作为情感单元,通过信念系统、组织模式、沟通过程,促成出于同理关怀的复原联结,减弱威胁情境对家庭成员的冲击,建构“再次承...
关键词:保罗·奥斯特 《布鲁克林的荒唐事》 家庭抗逆力 
论保罗·奥斯特小说中的布鲁克林景观书写
《今古文创》2023年第36期13-15,38,共4页朱雅芸 
美国著名文学景观布鲁克林汇集无数名人佳作,其中作家保罗·奥斯特不容忽视。《纽约三部曲》《布鲁克林的荒唐事》和《日落公园》中的布鲁克林书写多有不同,本文从地方相关理论和景观角度观照其书写,认为《纽约三部曲》中怀旧的人文景...
关键词:保罗·奥斯特 布鲁克林书写 地方 景观 
真实与虚构:从叙事层面看保罗·奥斯特的《4321》被引量:1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3年第2期92-96,共5页陈祖玲 
保罗·奥斯特的虚构写作体现着虚构和非虚构两大部分,两者在其文学世界中相互交叉、融合,为奥斯特独特的叙事策略作用的结果。文章关注奥斯特的虚构和非虚构写作,结合其叙事策略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他的思想和多元化创作。同时通过小说《...
关键词:《4321》 保罗·奥斯特 元小说 真实与虚构 
保罗·奥斯特《烟》中的叙述策略
《文学艺术周刊》2023年第10期45-48,共4页陈超 陈茁 
保罗·奥斯特(Paul Auster)被誉为“美国当代最能给人智性启迪的小说家”。20世纪90年代,保罗·奥斯特参与电影工作,除编写剧本《机缘乐章》(The Music of Chance,1993)、《面有忧色》(Blue in the Face,1995)之外,还与华裔导演王颖合...
关键词:柏林国际电影节 最佳影片奖 影评人 银熊奖 《烟》 评审团 叙述策略 
论保罗·奥斯特《4321》中的美国国家信念裂痕
《山东外语教学》2022年第6期71-78,共8页孙霄 高依诺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美国文艺复兴时期生态文学中的中国文化精神研究”(项目编号:16BWW016);西安外国语大学研究生科研基金项目“保罗·奥斯特的后‘9·11’小说之国家认同研究”(项目编号:2021SS003)的阶段性成果。
美国当代作家保罗·奥斯特的小说《4321》批判性重返美国越南战争时期,再现了美国人的政治生活与精神生活状况。该小说聚焦美国国家信念裂痕,借主人公弗格森们对美国政治的观察与记录,批驳民粹主义浪潮、激进爱国主义与种族主义对国家...
关键词:保罗·奥斯特 《4321》 后“9·11” 民族主义 信念裂痕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