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过失

作品数:109被引量:254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林亚刚刘志伟苏雄华简永发张洪成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交通肇事责任认定中信赖原则的适用研究
《法学(汉斯)》2023年第4期2699-2712,共14页陈喜珑 
信赖原则是一项分配注意义务的重要原则,体现了新过失理论的精神。它首创于德国,并不断发展,得到大陆法系多数国家和地区的认可。该原则被引入我国后,学界多番观点争鸣。信赖原则在交通肇事领域的运用最为广泛深刻,并且需要一定的社会...
关键词:交通肇事 信赖原则 犯罪过失 
论危险作业罪中“现实危险”的司法认定
《复印报刊资料(刑事法学)》2023年第5期146-158,共13页陈冉 
北京市社科青年项目“北京市医药企业刑事合规实证研究”(项目编号:21FXC019)中期成果。
危险作业罪的增设,标志着我国刑法对生产安全犯罪的打击从“事后惩罚”开始走向“事前预防”。这一积极的刑法打击态势与传统刑法理论中过失犯罪仅处罚结果犯的立场具有相悸性。对此有必要将危险作业罪中“现实危险”的认定从“公共法...
关键词:危险作业罪 危险犯 犯罪过失 现实危险 
我国犯罪过失客观化思潮的反思被引量:5
《中国刑事法杂志》2023年第2期54-70,共17页田宏杰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国际反恐新常态及其治理对策”(项目编号:16JJD820017);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国家纵向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法治化若干重大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2XNL004)的研究成果
犯罪过失客观化论虽然从研究范式转型、刑事政策目标、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的构造差异、准确认定业务过失犯罪、在监督过失中实现主观归责等方面提出了理据,但是犯罪过失客观化不仅在理论上有可商之处,而且在实践中潜藏着危险。在理论层...
关键词:犯罪过失 行为人标准 新过失论 客观归责 主观主义 
论危险作业罪中“现实危险”的司法认定被引量:7
《法律适用》2022年第11期173-184,共12页陈冉 
北京市社科青年项目“北京市医药企业刑事合规实证研究”(项目编号:21FXC019)中期成果。
危险作业罪的增设,标志着我国刑法对生产安全犯罪的打击从“事后惩罚”开始走向“事前预防”。这一积极的刑法打击态势与传统刑法理论中过失犯罪仅处罚结果犯的立场具有相悖性。对此有必要将危险作业罪中“现实危险”的认定从“公共法...
关键词:危险作业罪 危险犯 犯罪过失 现实危险 
犯罪过失的客观化——方向、历程和体系依归
《刑事法评论》2022年第1期182-204,共23页尚勇 
贵州大学2019年度引进人才项目“犯罪过失的客观化与中国犯罪过失论体系的重塑”[贵大人基合字(2019)023]阶段性成果;2020年度司法部法治建设与法学理论研究部级科研项目“区块链新型犯罪的刑事风险防控研究”(20SFB4032)阶段性成果
在我国刑法学通说中,犯罪过失作为存在论概念,被视为一种心理态度。然而,过失犯罪属于客观不法类型,犯罪过失理应是一个规范论概念。犯罪过失论的发展过程是犯罪过失从心理态度到注意义务违反的客观化过程。犯罪过失的客观化体现在两方...
关键词:犯罪过失 客观化 结果回避义务 注意规范 结果归属关联性 
过失的责任形式、种类及其认定
《法律与生活》2021年第16期44-46,共3页付立庆 
过失的概念与构成特征《刑法》第15条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这是关于过失犯罪的法定表述。一种心态符合犯罪过失的定...
关键词:过失犯罪 疏忽大意 犯罪过失 危害结果 预见可能性 应当预见 概念与构成特征 认定 
隐瞒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区接触史类行为的刑法规制被引量:2
《医学与社会》2021年第3期123-128,共6页姚瑶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青年项目,编号为L20CFX00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具有疫区旅居史或与疫区人员密切接触史的人员隐瞒真实情况,造成多人隔离或者感染严重后果的案件频发。运用刑事法律手段对此类行为进行规制,是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保障防疫工作顺利开展...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犯罪故意 犯罪过失 刑法规制 
法官如此裁判:刑事审判要点解析·刑法总则卷
《民主与法制》2020年第16期60-61,共2页臧德胜 
强调过失犯罪才负刑事责任,是相对于故意犯罪而言的。当然,故意犯罪也需要法律有规定才负刑事责任,否则违反了罪刑法定原则。但区别在于,刑法分则规定的犯罪,是以故意犯罪为常态的,只有其中一小部分犯罪过失也能构成。分则中有的犯罪在...
关键词:过失犯罪 刑事审判 刑法总则 故意犯罪 刑事责任 罪刑法定原则 刑法分则 犯罪过失 
关于“重庆坠江公交车案”的刑事法律问题探究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9年第34期43-44,共2页高艳红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公共安全的保障是社会发展的前提。不知何时起,公交车上的乘客与驾驶员开始产生各种冲突,造成了或轻或重的后果。鉴于此类事件的频发,势必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严厉打击此类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架起公...
关键词:公共安全 法律问题 犯罪过失 
基于注意能力和注意义务视角下的犯罪过失相关问题探究
《牡丹江大学学报》2019年第9期13-15,30,共4页陆平 
犯罪过失是刑法规定的行为人在犯罪中的一种心理状态。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着缺乏规范性标准所引起的一系列问题。犯罪过失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在判定的过程中,仅通过客观现象来分析是否构成过失犯罪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必然要对“过失犯罪...
关键词:注意能力 注意义务 交通过失 医疗过失 犯罪过失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