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诱因

作品数:85被引量:44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蔡永彤倪瑞平丁丹武玉红朱姝燕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检察院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上海市公安局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广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治安调解如何做到“六清”
《公安教育》2023年第12期31-32,33,34,共4页余定猛 
治安调解是公安机关处理治安案件、解决矛盾纠纷的重要路径,具有化解矛盾、修复社会关系、减少犯罪诱因、提升警务效能、培养契约精神等优势,是新时代“枫桥经验”和诉源治理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生动实践。学术界认为,治安调解制度有待...
关键词:治安调解 治安案件 犯罪诱因 契约精神 警务效能 枫桥经验 矛盾纠纷 基层社会治理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治理体系构建
《法学(汉斯)》2023年第1期130-136,共7页吕子君 
近年来,由于未成年人在犯罪上呈现出熟练化、冷漠化的新特点,不断引发人们对刑事责任年龄是否予以修正的争论。对此《刑法修正案十一》做出审慎回应:将刑事责任年龄进行合理下调,不仅体现出刑法与时俱进的立法观念,同时也是司法机关向...
关键词:未成年人 犯罪现状 犯罪诱因 刑事责任年龄 预防措施 
D市女性犯罪现状分析——以2015至2019年案件为样本
《法制博览》2023年第2期6-9,共4页陈秋 
本文通过对D市2015至2019年审查起诉的女性犯罪案件的现状特点、犯罪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对策,以期制定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措施,从根本上减少和预防女性犯罪的发生。
关键词:女性犯罪 犯罪诱因 犯罪预防 
对部队预防手机网络犯罪探析和对策思考
《政工学刊》2020年第12期76-77,共2页姚茂会 王野 
当前,手机网络已成为敌对势力渗透的“主渠道”、恐怖分子制造事端的“桥头堡”、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孕育的“保温箱”。预防手机网络犯罪,形势严峻,隐秘复杂,管控棘手,需下力破解。一、使用手机网络犯罪的主要风险点当前,手机网络犯罪诱...
关键词:违法犯罪行为 犯罪诱因 手机网络 网络犯罪 保温箱 桥头堡 高压线 对策思考 
我国沿海地区经济犯罪防控研究
《山东青年》2019年第7期267-269,共3页修瑜 
沿海地区经济犯罪具有犯罪空间上的复杂性、犯罪行为方式上的多样性、犯罪主体上的特殊性,给侦查和防控犯罪都增加了难度.特殊的地理位置为经济犯罪创造了犯罪舒适区是诱发经济犯罪的自然原因,沿海经济模式转型和文化观念更新带来的文...
关键词:沿海地区 经济犯罪 犯罪诱因 防控策略 
浅析遏制中职生违法犯罪诱因的渗透性策略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2017年第2期210-210,共1页吴长桂 
目前,部分中职生法制观念淡薄,以致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及就业生涯,令家长和老师头痛,本人在职校从教多年,通过调查分析,找出了影响法制观念淡薄的诱因,粗浅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预防对策,以此增强其法制意识,铺就其职业生涯的航灯。
关键词:中职生 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法制观念淡薄 预防政策 社会上不正之风 
未成年人犯罪的诱因与预防对策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年第22期35-36,共2页汪泓竹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事件常有发生,其增长速度之快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重视,未成年人逐渐在犯罪主体中占据了主要的组成地位。未成年人犯罪对社会已经造成了很大的危害,与此同时,还会给自己的前...
关键词:未成年人 犯罪诱因 法制教育 
新生代农民工犯罪诱因生成管窥与防治路径设计
《青年探索》2016年第4期86-92,共7页谢棋君 
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和城镇流动人口的服务和管理研究"(项目编号:12AZD026)
新生代农民工随着老一代在乡土情结的牵绊下返回农村而补充进入城市,变为流动人口中最为活跃的力量。但特殊生长经历与外在诸多不利因素的交织袭扰,致使其犯罪状况亦愈演愈烈。通过对广州三大监狱的实地考察与梳理发现,二元结构政策的...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 犯罪 诱因生成 防治路径 
符号互动论视野下青少年网络犯罪的预防--从犯罪诱因到犯罪断念的转向
《职工法律天地(下)》2016年第4期118-118,119,共2页胡阳城 陈培峰 
据《光明日报》的报导,目前我国青少年中,患上网瘾的比例达到26%,另有12%的青少年存在着网瘾倾向,其中13-17岁青少年网瘾比例最高,为30.5%;其次为18-23岁青少年网民,网瘾比例为26.6%,且主要是沉迷于网络游戏。[1]这一系列的数...
青少年犯罪诱因系统探析
《人民论坛(中旬刊)》2015年第6期115-117,共3页李训伟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2014年院级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4017
有效防止青少年犯罪应注重对诱因性问题的系统分析,青少年犯罪的诱因多滋生于社会化进程的家庭教养、学校教育和社会影响三个阶段。在青少年社会化进程中潜存的诸多消极因素是催生青少年最终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诱因,因此,系统探析家庭...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 社会化进程 犯罪诱因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