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证辨析

作品数:29被引量:171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赵国平陈佳王富雄韩顺平韩涛更多>>
相关机构:暨南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现代中医药》《天津中医药》《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广东医学》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小建中汤方证辨析被引量:2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3年第17期69-72,共4页宋雨菲 魏凯峰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温病学)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No.国中医药人教函[2023]85号】;江苏省名老中医药专家杨进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教学改革研究开放课题。
文章从小建中汤的方源入手,回顾了历代医家对小建中汤的论述及其现代临床应用,总结出诸医家对此方的应用多着眼于中焦脾胃虚寒证,以其调补阴阳之力,达“建中”之功,现代临床多用于治疗胃肠道溃疡性、炎症性疾病属中焦虚寒或肝脾不和者,...
关键词:小建中汤 桂枝 白芍 活血 中医药疗法 
桂枝附子汤与白术附子汤方证辨析被引量:12
《吉林中医药》2021年第7期948-951,共4页王桂彬 荆琳 刘兴兴 尹炳驿 潘丽 庞博 
中央本级重大增减支项目(2060302)。
《伤寒杂病论》对风湿三附子汤的论述详见于《金匮要略·痉湿暍病篇》。历代医家对于桂枝附子汤与白术附子汤的病证解读仁智互见,尤以白术附子汤为著。通过对其方证进行探讨,试析桂枝附子汤与白术附子汤的发病机制与治法,以便对临床诊...
关键词:桂枝附子汤 白术附子汤 《金匮要略》 方证探讨 
吴茱萸汤方证辨析被引量:8
《新中医》2019年第10期52-53,共2页宗耀华 吴峥嵘 
《伤寒杂病论》所载吴茱萸汤,用于治疗阳明病、少阴病、厥阴病及呕吐下利杂病等,因此,有医家认为本方是阳明病方,也有人认为是厥阴病方,还有不少人认为是少阴病方,因方中有人参、大枣,被不少医家认为本方所治病证为虚寒证。笔者从《伤...
关键词:吴茱萸汤 阳明虚寒证 虚实夹杂证 厥阴证 少阴病 
大青龙汤方证辨析被引量:3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7年第9期1203-1204,1243,共3页张亚星 关婷婷 郑入文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东方新星"人才培养项目(2015DFXX)
通过梳理古代医家对大青龙汤证的注解,阐释大青龙汤证的病机是"风寒两感"的传统观点,并在此基础上丰富了"风寒两感"的内涵,提出"风寒两感"指的是先中风后伤寒或者先伤寒后中风,并以此观点解释了《伤寒论》第38、39条中存在的脉症不相符...
关键词:大青龙汤 风寒两感 越婢汤 伤寒论 
五苓散方证辨析与治验被引量:5
《浙江中医杂志》2017年第5期380-380,共1页石镇东 徐玉 刘晓谷 邓金钗 郑小伟 
五苓散出自《伤寒论》,是治疗小便不利的经典方剂,可以治疗水液代谢失调方面的诸多疾病。我们从《伤寒论》原文出发,通过对条文中相关症状的分析,进一步明确五苓散证的病机,从而更好地进行临床应用。
关键词:五苓散 方证辨析 医案 
临证指南医案应用六味地黄丸及类方之方证辨析被引量:4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6年第11期1427-1428,共2页孙巧思 
《临证指南医案》是记录清代医家叶天士临床经验的医案专著,由其门人华岫云等依据叶天士临证医案整理编撰而成。书中辑录的医案展示了叶天士的诊疗经验和思想且包括许多方症具备的案例,反映了叶天士对六味地黄丸及其类方的临床应用心得。
关键词:临证指南医案 六味地黄丸 叶天士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方证辨析被引量:4
《环球中医药》2016年第11期1422-1424,共3页秦高凤 赵琰 屈会化 
北京中医药大学新奥基金(2015-XAJLJJ-009)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是《伤寒论》中争议较多的方剂之一,对其争议观点众多,主要集中在桂枝和芍药这两个药上,即"去桂还是留桂,去芍还是留芍"。本文遵方有执之观点,即去桂留芍。刘渡舟将本方解读为苓芍术甘汤。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方证,主...
关键词: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伤寒论》 桂枝汤 
桂枝芍药知母汤方证辨析被引量:17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年第8期90-92,共3页曲道炜 朱辉 艾华 
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L2012352)
桂枝芍药知母汤出自《金匮要略·历节病》篇,是千百年来治疗痹证的一首有效方剂。该文以仲景《金匮》原文为基础,并结合后世注家的注解及临床实际,着重从条文主治症中分析本证的确切病机,从方药组成中探讨本方的组方特点,以期还原仲圣...
关键词:桂枝芍药知母汤 方证 历节病 张仲景 痹证 
从药到方—《伤寒杂病论》小柴胡汤方证辨析被引量:13
《天津中医药》2014年第8期504-506,共3页刘思毅 袁红霞 
小柴胡汤作为经方代表,是汉代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的重要方剂之一,临床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为历代医家所常用。通过《伤寒杂病论》与《神农本草经》的文献记载,经文互参,对应比较,归纳分析组成小柴胡汤的7味药的功效,从而探讨张仲...
关键词:伤寒杂病论 小柴胡汤 神农本草经 方证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辨析被引量:11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3年第6期99-102,共4页杨杰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出自《伤寒论》",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汤主之";方证定位于少阳病兼证,属经腑同病兼津伤阳损证,原文对太阴虚寒症状未作明示,但结合...
关键词:柴胡桂枝干姜汤 柴胡剂 张仲景 伤寒论 胆火内郁 太阴脾寒 刘渡舟 伤寒论十四讲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