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记

作品数:1126被引量:402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程天敏张跃贺卫方吴建中聂海清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新闻与写作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北京大学学子的一次新闻学盛宴--1921年世界新闻教育之父威廉博士北大访问记被引量:1
《新闻与写作》2008年第11期42-43,共2页邓绍根 
今年是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成立九十周年,也是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建院一百周年。一位关键的新闻人物曾将这两家新闻学院紧密相联,他就是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的创始人、世界新闻教育之父——威廉博士。
关键词:新闻学研究 新闻教育 北京大学 博士 威廉 世界 访问记 密苏里大学 
特色鲜明 描述得当──简析访问记《将军拍的照片》
《新闻与写作》1999年第2期38-39,共2页王凤山 
关键词:张爱萍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飞行员 访问记 人物专访 抗日战争 将军 新四军 中美两国 空中堡垒 
试论专访
《新闻与写作》1997年第9期19-24,共6页李培禹 
近年来,“专访”这类体裁的稿件已遍及各报刊,成为新闻宣传的一支轻骑兵。专访是对人的访问,即便是采写一项工程、一个科研新成果,也是通过对人物的访问来进行的。因此,本文所谈的“专访”,是指人物专访,而目前报刊发表的一些事件性专...
关键词:新闻人物 人物专访 访问记 人物通讯 背景材料 采访对象 间接引语 代表性 新闻报道 新闻写作 
“自留地”里好种田
《新闻与写作》1997年第2期28-28,共1页王乾荣 
专版编辑往往被教导说:“编好你的专版就行了。”负责编辑的版面上一出现编辑自己的稿子,也会听到这样的议论:“他把版面当成了自留地。” 我对于这样的理论有不同意见。理由如下。 首先,“编好专版就行了”并没有普遍性。光明日报理论...
关键词:自留地 理论版 电视节目策划 访问记 访谈录 阅读范围 普遍性 不同意见 随笔作家 光明日报 
冰心谈新闻写作与《“面人郎”访问记》
《新闻与写作》1994年第5期7-7,共1页吕黎 
1994年伊始,我们拜访了冰心先生。 陈恕教授把我们引进客厅。 当我们来到先生的书房时,慈祥的老人已坐在写字台前,微笑着向我们招手,精神非常好。听陈先生说,冰心先生每天下午两点半准时起床,这无疑是半个多世纪以来辛勤写作所养成的习...
关键词:新闻写作 访问记 下午两点 《新闻与写作》 陈恕 北京日报 新闻采访 新闻工作者 中学师生 洞察能力 
刊林漫步
《新闻与写作》1990年第12期35-37,共3页刘保全 
宣传三元素:事、理、情宣传要讲事实,“事实胜于雄辩”。宣传要讲道理,“有理走遍天涯”。宣传要动之以情,“爱之愈切,知之愈深”。事实、道理、感情,构成宣传的三大元素。事实是形成一定思想、支撑一定观点的基础。选用的事实要真实、...
关键词:宣传方法 接近性 讲道理 喻证 背景材料 理要 采访任务 人物采访 访问记 逆向思维 
FLOP效应——从一次采访谈“嫁接”
《新闻与写作》1988年第11期11-12,共2页徐人仲 
北京市纺织科学研究所总工程师薛迪庚,科研成果多,应用于生产快,效益佼佼。1987年的一个冬日,我决定采访他。一路上,我思忖着:写科研成果如何美妙,这是介绍技术;写科研人员如何废寝忘食,苦心钻研,这类报道已多得很了,有不少看来似曾相...
关键词:纺织科学研究 科研成果 苦心钻研 科研人员 FLOP 《科技日报》 科研项目 新闻采访 访问记 工程技术人员 
“0”的突破——记一次难忘的采访
《新闻与写作》1988年第11期13-14,共2页陈乃文 
一个大“○” 1981年8月14日,我正整装待发,准备参加华北军事演习的报道,下午报社领导突然通知我留下来,采访刚刚驾机起义的台湾国民党空军少校飞行考核官黄植诚,并明确要求:除了采写一般报道,还要采写黄植诚谈国民党空军的长篇访问记...
关键词:黄植诚 驾机起义 国民党空军 台湾问题 朱京 访问记 祖国统一 报社领导 杨得志 台湾政治 
人物访问记的采访和写作——访著名围棋国手聂卫平的体会
《新闻与写作》1988年第5期42-43,共2页杨如鹏 
人物访问记是报刊上常见的一种文体。它记述各行各业较有名气,较有影响或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的言行,篇幅不太长,回答的是读者应知或欲知的问题。其形式往往是记者代表无法出面的读者同被采访者交谈,有的放矢地提问和解答,从而获得某方面...
关键词:聂卫平 访问记 被采访者 华以刚 思想见解 被访问者 采访提纲 罗建文 讲道理 性格特征 
一点建议
《新闻与写作》1985年第5期43-,共1页汤世雄 
编辑部同志: 我是贵刊的热心读者之一,贵刊的‘采写体会’,‘读者信箱’,‘通讯讲座’,‘消息讲座’,‘影评漫笔’‘写作杂谈’,‘应用文写作’等栏目办得很好,使我获得了不少知识.我想,学习新闻写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适应社会新闻写作...
关键词:编辑部同志 读者信箱 新闻写作 应用文写作 议贵 新闻述评 新闻工作者 访问记 工作研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