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生理性起搏

作品数:23被引量:59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王如兴王方正李肖蓉陈若菡骆志刚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医院河北医科大学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实用医刊》《大连医科大学学报》《江苏医药》《中国临床保健杂志》更多>>
相关基金:安徽省科技厅重点资助项目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生理性起搏与非生理性起搏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
《中国医药导刊》2016年第3期225-225,227,共2页刘志东 
目的:探讨生理性起搏与非生理性起搏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88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两组,对照组44例,采用非生理性起搏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44例,采用生理性起搏方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症状改善率、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生理性起搏 非生理性起搏 缓慢性心律失常 效果观察 
贝那普利对植入VVI患者血浆脑利钠肽及心功能的影响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年第11期13-14,共2页兰建军 
目的 研究贝那普利对植入VVI患者的血浆脑利钠肽水平及左室射血分数的影响.方法 将80例置入VVI起搏器心功能Ⅰ~Ⅱ级(纽约心脏协会分级)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常规基础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予贝那普利10...
关键词:非生理性起搏 脑利钠肽 贝那普利 射血分数 心功能 
精确定位室间隔起搏的方法学研究进展被引量:1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11年第6期467-469,共3页沈法荣 金红峰 
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课题(2009c03013-1)
右心室心尖部(RVA)起搏为传统起搏方式,已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术中导线植入较容易,易固定,在心内膜可获得长期稳定、可靠的起搏参数。该技术自用于临床以来挽救了无数缓慢心律失常患者生命。但是,RVA起搏是一种非生理性起搏,...
关键词:起搏方式 精确定位 方法学 室间隔 QRS时限增宽 右心室心尖部 缓慢心律失常 非生理性起搏 
生理性起搏研究进展
《中国实用医刊》2011年第3期83-85,共3页赵国鲜 陈魁 姚友杰 姜正明 秦立 霍志芳 
心脏起搏器通过由电池和电路组成的脉冲发生器发放一定频率的脉冲电流,经起搏导线传到心房和(或)心室肌,引起相应心肌细胞兴奋,并通过细胞间耦联传布扩散,最后使整个心房和(或)心室收缩。某种程度上,它相当于心脏起搏点,维持...
关键词:非生理性起搏 心脏起搏器 脉冲发生器 血流动力学 脉冲电流 起搏导线 细胞兴奋 心室收缩 
组织多谱勒在心脏起搏中的应用
《中国微循环》2009年第6期617-620,共4页刘晓宇 王如兴 李肖蓉 
关键词:人工心脏起搏器 组织多谱勒 非生理性起搏 心脏病治疗 起搏模式 频率适应性 植入人体 心力衰竭 
B型利钠肽是心脏永久起搏后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独立预测因素被引量:1
《中国微循环》2009年第2期131-133,共3页王如兴 李肖蓉 吴小庆 
关键词:充血性心力衰竭 独立预测因素 心脏永久起搏 B型利钠肽 非生理性起搏 血流动力学影 细胞合成 心脏起搏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45例被引量:1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09年第1期26-28,共3页董照辉 周长高 隋海燕 
目的观察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近中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自2004年2月至2008年6月,本院接受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45例,回顾分析患者资料。观察术后生理性起搏组(18例)与非生理性起搏组(27例)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并...
关键词:永久性心脏起搏器 缓慢性心律失常 生理性起搏 非生理性起搏 
生理性与非生理性起搏对血浆脑利钠肽及心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08年第3期196-197,共2页李春兰 蒲志宏 郭从芳 马晓庆 袁若雯 侯鹏 李丽 
目的研究生理与非生理性起搏方式对血浆脑利钠肽水平及左室射血分数的影响。方法74例置入了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心功能I-II级(纽约心脏协会分级)的患者,分为生理性起搏组(48例)与非生理性起搏组(26例),术前测血浆脑利钠肽,心脏彩色多普勒...
关键词:利钠肽  射血分数 左室 心脏起搏 人工 
关于生理性起搏的几个大型临床试验被引量:6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07年第5期328-330,共3页王方正 陈若菡 
从第1台植入性起搏器问世至今,起搏器发展经历了近50年的历程。在此过程中起搏器的寿命越来越长、体积越来越小、功能越来越强大。从单腔起搏器到双腔起搏器再到三腔起搏器,起搏器的工作方式越来越符合人体生理。随着心脏电生理学和...
关键词:非生理性起搏 大型临床试验 房室顺序起搏 三腔起搏器 心脏电生理学 大规模临床试验 双腔起搏器 单腔起搏器 
生理性心脏起搏的临床分析被引量:6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年第1期46-48,共3页叶行舟 任利群 智宏 王惠萍 王润明 陆静 
目的:分析生理性起搏治疗各种缓慢性心律失常,改善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1999年8月到2005年3月行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的患者共310例,其中植入心室抑制型(VVI)起搏器78例,双腔(DDD)起搏器164例,心室抑制型频率应答(...
关键词:生理性起搏 非生理性起搏 心功能 房颤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