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家族制度

作品数:35被引量:61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杨晓萍周益锋李卓曹书文曹洁萍更多>>
相关机构: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西南政法大学新疆农业大学西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江西社会科学》《老区建设》《国外文学》《求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20世纪90年代小说中的母亲形象及母子关系探析被引量:1
《当代作家评论》2020年第1期75-81,共7页宋雯 
伴随着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西方很多进步观念传入中国,封建文化如“三纲五常”“三从四德”成为被奋力推倒的对象。陈独秀等知识分子都看到了封建家族制度是政治制度的根基,在反父权的同时,他们也注意到了长期活动在狭小家庭空间的母...
关键词:母亲形象 现代作家 封建家族制度 《祝福》 母女关系 家庭空间 三从四德 被侮辱 
冷清月夜,炽热火苗——读《家》
《求学》2019年第31期74-80,共7页黄芷琳 黄梅银 
《家》这部作品奠定了巴金在中国文坛中的巨匠地位。本期推荐《家》,带大家一起走进那个封建大家庭,让大家认识封建专制的腐朽本质以及封建家族制度、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罪恶,同时从觉醒和抗争的青年一代身上获取希望和力量。
关键词:《家》 封建家族制度 中国文坛 封建专制 封建迷信 封建礼教 青年一代 大家庭 
试论岛崎藤村《家》的社会性
《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2Z期100-103,105,共5页陈知清 
岛崎藤村的名作《家》通过典型描写小泉、桥本两大旧家走向衰败过程,对明治时代封建旧家走向衰败的过程进行了真实再现.同时,作者通过冷静、细致的笔触,真实地描写了封建家族制度所强制的个人牺牲,真实表现了封建家族制度的不合理性.作...
关键词:《家》 封建家族制度 社会性 
《小狗包弟》里的文人良心
《语文知识》2015年第8期15-16,共2页张艳 
巴金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却不满意自己那个封建的专制家庭。早年留学法国,受到克鲁泡特金著作的影响,追求个性,热爱自由,向往光明,捍卫真理。巴金有苦闷无处发泄,心里有很多话要说,于是就开始从事小说创作。巴金自称是鲁...
关键词:《小狗包弟》 封建家族制度 良心 文人 小说创作 留学法国 人的本质 巴金 
谈日本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
《考试周刊》2012年第70期32-33,共2页傅霞 
日本历史上.武家社会前后,是女性社会地位变化的一个分水岭。日本古代女性曾经出现了比中国武则天时代还辉煌的“女帝时代”.但随着封建家族制度的形成和婚姻形态的变化.女性的社会地位日益降低。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启蒙思想家们学...
关键词:女性社会地位 日本 封建家族制度 “三从四德” 启蒙思想家 婚姻形态 古代女性 明治维新 
家谱的收藏及其意义——以遂昌县为例被引量:1
《浙江档案》2011年第6期45-45,共1页曾玉梅 
家谱是我国的三大文献国史、地志、族谱之一,又称宗谱、族谱、家乘等。家谱在我国延续了三千多年,宋代以后,随着近代封建家族制度的形成,修家谱的风气十分盛行;到了明清两代,修家谱出现了鼎盛时期。现在,许多地方续修家谱之风又...
关键词:家谱 遂昌县 封建家族制度 意义 收藏 鼎盛时期 特殊形式 人文资料 
鲁迅《狂人日记》主题探析
《山花(下半月)》2011年第1期118-119,共2页贺亮明 
《狂人日记》通过对一个"迫害狂"患者的精神状态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揭露了从社会到家庭的"吃人"现象,抨击了封建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吃人"本质,表现了人的觉醒意识。在思想上,《狂人日记》是中国"五四"新文学的一篇总序,它体现了...
关键词:《狂人日记》 鲁迅 封建家族制度 心理活动 精神状态 觉醒意识 新文学 反封建 
论《狂人日记》对封建家族制度的批判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2010年第7期103-104,共2页尹琨 
鲁迅创作《狂人日记》既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从思想文化方面推进中国现代化进程,也与其个人生活经历有关——婚姻悲剧。在今天提倡和谐社会、民族复兴的大背景下,学生理解鲁迅的《狂人日记》“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的主...
关键词:鲁迅 《狂人日记》 封建礼教 家庭制度 
纪念《家》出版75周年学术研讨会
《上海文化年鉴》2009年第1期181-181,共1页钟文 
为纪念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深远影响的巴金的长篇小说《家》出版75周年,10月15日,上海作家协会、上海巴金文学研究会联合举办了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以及韩国、日本的专家学者以阅读作品、研究作品的方式来怀念巴金。1933年5月,...
关键词:人民文学出版社 学术研讨会 《家》 纪念 中国文学史 封建家族制度 文学研究会 长篇小说 
论“亲亲得相首匿”的现代法律价值被引量:5
《法制与社会》2008年第33期361-362,共2页杨晓萍 
先秦儒家主张亲属相隐,即亲属之间可以相互包庇罪行而不受法律追究,目的是维护封建王朝的社会基础——家族秩序。"首匿"即现代意义的隐瞒包庇,本是一种犯罪,但亲亲相隐原则的运用在法律上则承认了亲属之间可以隐藏犯罪而不负刑事责任。...
关键词:亲亲得相首匿 原则的运用 亲属相隐 封建家族制度 法制史研究 立法人性化 刑事责任 先秦儒家 维护 亲亲相隐 具体内涵 家族秩序 封建王朝 犯罪 法律 包庇罪 追究 主张 渊源 天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