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传播

作品数:308被引量:349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李桂红邢海晶何志国尚永琪吴焯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山东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四川省教育厅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北魏平城时代镇墓武士图像的世俗化与神格化
《收藏与投资》2025年第2期48-50,共3页袁星 
北魏平城时代的镇墓武士图像中,既有延续两汉魏晋传统的世俗武士,也有融合游牧民族的武力崇拜和神巫信仰催生出的护法神式武士。笔者通过分析世俗化和护法神式武士的特征,挖掘他们背后的文化内涵,探究平城时代世俗化武士和神格化武士并...
关键词:镇墓武士 世俗化 神格化 神巫信仰 佛教传播 
吴越阿育王塔的技术与观念
《美术研究》2024年第6期42-49,共8页于薇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五代两宋“阿育王塔”研究[19CZS035]阶段性成果。
阿育王塔是佛教传播及佛教艺术中最为成功的视觉符号之一,五代吴越国阿育王塔为理解中国阿育王塔多义的象征性提供可能。本文将吴越阿育王塔放置在佛教物质文化脉络及佛教舍利供养实践的传统中进行观察,为其来源、制作及视觉逻辑建立新...
关键词:阿育王塔 佛教传播 视觉关联 宗教理想 
试析佛教传播对汉语词汇发展的影响
《海外文摘》2024年第22期0017-0019,共3页侯宝珍 于逸淼 
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释迦牟尼在经历了对人生苦难的深刻思考后,创立了以“四圣谛”和“八正道”为核心的宗教体系——佛教。它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广泛传播于亚洲及世界各地,对东亚、东南亚一些国家的社会政治和文...
丝路古道可视性乐舞文化——新疆持花绳舞姿图像研究综述
《文学艺术周刊》2024年第17期52-54,共3页田庞华 
印度犍陀罗地区作为东西方文化交会的枢纽,其艺术融合了古希腊和古印度文化,并随佛教传播至中国。中国新疆石窟中持花绳的乐舞体现了文化交融的成果,尽管国内外学者多从图像学的角度研究花绳,但对其乐舞形式的研究仍然不足。本文从年代...
关键词:犍陀罗 新疆石窟 佛教传播 艺术融合 文化交融 图像学 乐舞文化 东西方文化 
唐代早期巴蜀地区的佛教传播——基于《续高僧传·释玄奘传》的视角
《炎黄地理》2024年第6期24-26,共3页邹旻 
有唐一代,佛教在巴蜀地区的传播,对当地的政治、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以《续高僧传·释玄奘传》为视角,对唐代早期巴蜀地区佛教传播历史进行考察,探究其传播路径及佛教文化对巴蜀地区政治文化的影响。佛教在巴蜀地区的传入,始于...
关键词:佛教传播 《高僧传》 续高僧传 佛教文化 巴蜀地区 传播路径 单道开 玄奘传 
《敦煌古藏文文献释读与研究——对中古时期于阗历史的解读》出版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2期19-19,共1页 
近日,我校丹曲教授新作《敦煌古藏文文献释读与研究——对中古时期于阗历史的解读》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被列入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该书从敦煌吐蕃历史文献和藏文《大藏经》的《甘珠...
关键词:敦煌古藏文 佛教传播 佛教文献 于阗 出版规划 社会经济发展 出版发行 甘肃人民出版社 
壁上无是非,世间多纷扰——323窟壁画中僧侣和君王的故事
《古典文学知识》2024年第1期57-64,共8页张春晓 
莫高窟第323窟开凿于初唐,南北两壁上方绘制着八幅中外佛教史迹画,即佛教传播过程中高僧大德和佛祖圣迹的故事。如《敦煌莫高窟内容总录》记载:南壁上画千佛,中画佛教史迹画西晋吴淞江石佛浮江、东晋杨都出金像。
关键词:敦煌莫高窟 佛教传播 内容总录 吴淞江 
佛所王土:中古中国佛教地理研究
《佛学研究》2023年第2期388-388,共1页
李智君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23年11月本书是一部历史地理研究著作,系统地研究佛教对于古代中国知识界在本土地理及域外地理的认知方面的影响过程和地理知识建构过程,是佛教地理学研究的基础论题。本书稿以汉唐佛教对中国佛教地理格局的...
关键词:历史地理研究 佛教传播 地理学研究 上海古籍出版社 佛所 中古中国 地理格局 中国知识界 
禮运东方:一场山东古代文明的文化盛宴 稱工北朝 東方微笑
《艺术品鉴》2023年第12期69-71,共3页
公元1世纪,佛教艺术起源于南亚次大陆,本页融合了古希腊、古波斯和中亚等多文明元素,佛教传播分为北线和南线,向北通过丝绸之路传播至阿富汗、中亚、克什米尔、中国西部地区、中原,在南北朝时期(420-589年)佛教艺术形成了中国化风格的...
关键词:佛教传播 南亚次大陆 古代文明 佛教艺术 艺术起源 文化盛宴 南北朝时期 丝绸之路 
戈德福雷写本与于阗语文书的发现被引量:1
《读书》2023年第10期53-59,共7页林梅村 
新疆和田,古称“于阗”,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佛教传播中心之一。中国人西行求法,最初并非去印度而是赴于阗。曹魏景元元年(二六〇),朱士行从长安出发,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到达于阗绿洲,得到梵文原典《大般若婆罗蜜多经》,共抄写了九十章...
关键词:佛教传播 朱士行 于阗 新疆和田 塔克拉玛干沙漠 西行求法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