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晓

作品数:17被引量:9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贾似道文学成书形象嬗变题咏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文化研究》《古典文学知识》《宗教学研究》《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壁上无是非,世间多纷扰——323窟壁画中僧侣和君王的故事
《古典文学知识》2024年第1期57-64,共8页张春晓 
莫高窟第323窟开凿于初唐,南北两壁上方绘制着八幅中外佛教史迹画,即佛教传播过程中高僧大德和佛祖圣迹的故事。如《敦煌莫高窟内容总录》记载:南壁上画千佛,中画佛教史迹画西晋吴淞江石佛浮江、东晋杨都出金像。
关键词:敦煌莫高窟 佛教传播 内容总录 吴淞江 
从东南诗学传承到传统文化普及——以沈祖棻《唐人七绝诗浅释》成书为例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期106-112,148,共8页张春晓 杨园园 
从《七绝诗论》到《唐人七绝诗浅释》,沈祖棻在师承胡小石、传承东南诗学传统的同时,走出了自己的学术道路。她重视内容与形式,在传统学风与现代规范之间相互取鉴。当受众从课堂的学生转化为社会读者,她将视听体验最大限度地通过文字进...
关键词:沈祖棻 《唐人七绝诗浅释》 东南诗学 
唐寺主亲历的山河岁月
《古典文学知识》2023年第1期44-51,共8页张春晓 
敦煌文书S.1475《沙州寺户严君便麦契》记录了一位沙州寺户严君,他于某年四月十五日以家资杂物为抵押,向灵图寺借麦立契,约定当年秋八月还足。文书末尾,分别落下保人和见人的签名,其中便有“见人唐寺主”。唐寺主,正是当时的灵图寺寺主...
关键词:敦煌文书 灵图寺 齐陈骏 作品系年 《敦煌学辑刊》 便麦契 唐悟 
从文学题咏到政治文化范本——《世彩堂集》成书、进献和传播考论被引量:1
《文艺研究》2022年第8期55-65,共11页张春晓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晚宋政治生态下的文人交游与文学格局研究”(批准号:20BZW108)成果。
北宋末年,廖刚以家中长者多寿,取老莱子彩衣娱亲典故建世彩堂,并邀请师长、同辈题咏,将作品结集为《世彩堂集》。在题咏中,士大夫阐发并表达了他们共同遵循的道学思想,从而实现了廖氏家族世彩故事意义的增殖。南宋初年,高宗为了平息群...
关键词:北宋末年 政治教化 艺术水准 古代社会生活 老莱子 高宗 道学思想 客观评估 
壁上笔生花——敦煌壁画中的文字因缘
《古典文学知识》2022年第1期103-114,F0002,F0003,共14页张春晓 
全球志愿者派遣计划“敦煌文化守望者”项目,是以文化保护与传播为目标的知识赋能型文化公益行动。作为第三期敦煌文化守望者,2019年夏天,团队成员在莫高窟驻守四十天,学习洞窟知识,通过正式考核成为志愿讲解员,引领观众们进入莫高窟的...
关键词:敦煌文化 敦煌壁画 守望者 莫高窟 多维视角 艺术殿堂 公益行动 团队成员 
元明清三代对帝师祭祀的多元接受与消解
《宗教学研究》2021年第3期207-213,共7页张春晓 
浙江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驻访学者项目(2018—2019)
帝师八思巴在元初享有至高政教地位,仁宗、英宗朝更推行国家帝师祭祀制度。期间帝师祭祀与蒙古字学的结合,以功利的实用性使其在民间得到维持和确认,地方层级在消解其政教意味的同时对其重新进行文化阐释。明初文人对历史的接受本具有...
关键词:八思巴 帝师祭祀 消解 多元接受 
黄鹤迎春申契阔——小记1977年萧印唐武昌过访沈祖棻夫妇
《传记文学》2020年第4期20-31,共12页张春晓 
1977年春节前夕,久居珞珈山中的沈祖棻与程千帆欣喜地迎来了他们的多年至交萧印唐(原名萧熙群,字印唐,又写作"印塘",本文引文中的人名写法以沈祖棻手稿原件为准)。曾经"十载音书绝,卅年离别馀",终于劫后重逢于武昌。相逢年少承平侣1934...
关键词:沈祖棻 金陵大学 程千帆 安徽中学 
致我们九十年代的武侠梦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0年第1期214-216,共3页张春晓 
很抱歉,我也是拿着手机上来的。但是没有叶先生的机智可以完成全文,我只能把提纲大概写在这里。我想我之所以能够站在这里发言,可能是因为,在某种程度上,我代表了九十年代关于写作的一些集体记忆,并且无论成名成家与否,依然是执着于,并...
关键词:九十年代 叶先生 集体记忆 执着 
论晚宋送谒诗的三重维度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5期101-107,共7页张春晓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南宋阅古堂与悦生堂研究”(19YJA751051)阶段性成果
送谒诗集中出现于晚宋,揭示了一种不务科举、以干谒为生计,且得到社会默许与士人认可的社会情态。作为传统送别诗的旁支,晚宋送谒诗以其创作目的的预设,兼顾作者、谒客、谒主的三重维度,从一开始就突破了私人交流的范畴,呈现出较为复杂...
关键词:行谒 送谒诗 晚宋 
“权奸”的明代演绎——以通俗文学中贾似道形象嬗变为中心被引量:1
《明清小说研究》2019年第2期88-101,共14页张春晓 
从宋元史传稗钞进入明代通俗文学,宋季权臣贾似道最易为人敷衍的两段故事:一是木棉庵身死,一是"贾相之虐"。在历经明初短暂的翻案后,贾似道形象被赋予以古讽今的意味,承载起权奸的文学典型。在此进程中,明代通俗文学对原典的故事元素如...
关键词:木棉庵 《红梅记》 贾相之虐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