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吉尼亚·伍尔芙

作品数:94被引量:56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夏庚华潘娣田明莉王恬闫毓芳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外国语大学山东大学中北大学盐城师范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江苏省“青蓝工程”基金资助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到灯塔去》中的女性视角与时间概念研究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5年第2期64-66,共3页吴强 
《到灯塔去》是弗吉尼亚·伍尔芙的一部重要作品。在这部小说中,弗吉尼亚·伍尔芙以独特的女性视角,刻画了拉姆齐夫人等女性角色的内心世界,揭示了她们在家庭与社会中的复杂角色及追求自我实现的渴望。同时,伍尔芙巧妙地运用时间概念,...
关键词:弗吉尼亚·伍尔芙 《到灯塔去》 女性视角 时间概念 
追寻婚姻中的自我:爱德华·阿尔比的《谁害怕弗吉尼亚·伍尔芙?》
《戏剧文学》2023年第11期102-106,共5页卜天 
爱德华·阿尔比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外百老汇戏剧的主力,以一己之力重新塑造了美国戏剧,而《谁害怕弗吉尼亚·伍尔芙?》则是让他获得名声并推动这一进程的重要作品,它显著推进了美国戏剧超越主流的自然主义传统。《谁害怕弗吉尼亚·伍尔...
关键词:《谁害怕弗吉尼亚·伍尔芙?》 非主流 自然主义 
我是谁——《达洛卫夫人》中的身份认同危机探析
《华夏文化论坛》2023年第3期171-179,共9页窦可阳 许凌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先秦易学阐释研究”(项目编号:22BZW056)
弗吉尼亚·伍尔芙的小说《达洛卫夫人》再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的社会面貌,用意识流的手法刻画了一系列陷入身份认同危机的人物,其中以性别身份认同危机、社会身份认同危机和民族身份认同危机最为典型。本文先后从这三种身份认同危...
关键词:弗吉尼亚·伍尔芙 《达洛卫夫人》 身份认同危机 
痛楚它在黎明破晓前 罗马尼亚锡比乌国家剧院《谁害怕弗吉尼亚·伍尔芙?》观后
《上海戏剧》2023年第3期35-37,共3页周俊杰 
罗马尼亚锡比乌国家剧院版《谁害怕弗吉尼亚·伍尔芙?》作为疫情后首部来沪的国际戏剧演出在2023年5月2日晚亮相云峰剧院。该剧剧本是美国戏剧大师爱德华·阿尔比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自问世以来在世界剧坛备受关注。再加上它也是2023...
关键词:戏剧演出 戏剧大师 现代戏剧 爱德华·阿尔比 剧院 罗马尼亚 
《到灯塔去》的时间与主观性探析
《文存阅刊》2023年第1期67-69,共3页张明岩 徐永丽 
《到灯塔去》是弗吉尼亚·伍尔芙的经典小说之一,它通过时间的非线性结构和内心流动,展现了人类情感和思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本文从时间和主观性两个角度对这部小说进行了探析,旨在深入理解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和意义,以及时间和记忆在...
关键词:到灯塔去 弗吉尼亚·伍尔芙 时间 主观性 现代主义文学 
从一间自己的屋子到一张自己的床(外一篇)
《散文百家》2022年第7期80-84,共5页陆地 
很久很久以前,一位英国女子曾说:女人要生存并独立思考,写作必需有一间属于自己的屋子,还有每年五百镑的收人。说这话的就是弗吉尼亚·伍尔芙,有一间自己的屋子,女人就可以平静而客观地思考,然后以女性特有的敏感写下像“蜘蛛一样轻的...
关键词:一间自己的屋子 弗吉尼亚·伍尔芙 五百 
他山之石:弗吉尼亚·伍尔芙与俄罗斯文化
《大众文艺(学术版)》2021年第19期26-27,共2页季安凯 
弗吉尼亚·伍尔芙接触、阅读俄罗斯文学作品(英文译文)时间不长,但却以敏锐的艺术嗅觉和审美鉴赏力在数十篇日记、随笔中精准地评价了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屠格涅夫、契诃夫等经典俄国作家的小说、诗歌和戏剧创作,还把异域俄罗斯...
关键词:弗吉尼亚·伍尔芙 文学创作 俄罗斯元素 俄罗斯形象 
解读弗吉尼亚·伍尔芙《达洛维夫人》的写作技巧
《科学大众(智慧教育)》2020年第10期153-153,共1页杨娜 
河套学院科学技术研究项目:解读弗吉尼亚·伍尔芙作品中的双性同体创作观(编号HYSQ201904)。
意识流是20世纪现代主义中最重要的文学流派之一。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本文要分析弗吉尼亚·伍尔芙的《达洛维夫人》中运用的意识流,将她的“心灵小说”代替“物质小说”的写作理论付诸实践。由于“意识流...
关键词:弗吉尼亚·伍尔芙 《达洛维夫人》 意识流 
弗吉尼亚·伍尔芙晚期反战作品的世界视野、女权思想与身份认同——以《空袭中的沉思》为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20年第4期91-100,共10页王莹 
弗吉尼亚·伍尔芙作为英国历史上杰出的女作家,被誉为20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其晚期反战作品的经典代表《空袭中的沉思》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历史背景,构建起战争语境下主题涵义丰富的多重意旨话语场,将她贯穿一生的以思想为...
关键词:弗吉尼亚·伍尔芙 反战 世界视野 女权思想 身份认同 
珀西瓦尔在印度:英雄、帝国与异邦梦
《世界文化》2020年第6期38-40,共3页孙可佳 
弗吉尼亚·伍尔芙(1882—1941)在小说《海浪》(1931)中打破传统叙事模式,以六位儿时玩伴的话语为叙事载体,以太阳的位置和海浪的涨落为线索,呈现出横跨数十年岁月、宏大而复杂的人生图景。整部小说的核心人物却是不曾发声的第七人——...
关键词:弗吉尼亚·伍尔芙 《海浪》 珀西瓦尔 传统叙事模式 玩伴 英年早逝 核心人物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