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娘》

作品数:41被引量:15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熊姝王永魁胡芝风王培元刘方政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戏曲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电影艺术》《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粤海风》《党史研究与教学》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改编角度看豫剧《李慧娘》对《红梅记》的继承与超越
《汉语言文学研究》2023年第4期76-82,共7页陈云燕 
豫剧《李慧娘》改编自晚明文人周朝俊的传奇名作《红梅记》,在继承原作主题思想与戏剧冲突的基础上,豫剧本对《红梅记》的形式结构与人物形象进行了精简与重塑,突出了“情义”内涵并赋予人物贴近时代的现代色彩。文章将分别从戏曲结构...
关键词:豫剧 樊粹庭 《红梅记》 改编 人物 
谈喝彩
《前线》2023年第1期93-93,共1页陈鲁民 
这个世界需要喝彩声。精彩绝伦的足球比赛,扣人心弦的艺术表演,助人为乐的利他行为,都值得人们发自内心、由衷地叫一声好。越剧《李慧娘》里,游西湖的李慧娘,看到一容颜不俗的翩翩少年,也禁不住一声喝彩:“美哉少年!”
关键词:李慧娘 艺术表演 足球比赛 助人为乐 精彩绝伦 《李慧娘》 利他行为 扣人心弦 
我与《李慧娘》的半生缘被引量:1
《传记文学》2020年第1期140-148,共9页胡芝风 熊姝 
2019年11月19日,应《中国戏曲"前海学派"学术史整理与研究》课题组之约,81岁高龄的胡芝风老师从苏州风尘仆仆地赶赴京城接受我们的采访。曾经因主演京剧《李慧娘》而饮誉大江南北的她,依然身姿挺拔、容颜秀丽,更为难得的是,从清华校园...
关键词:京剧演员 前海学派 《李慧娘》 半生缘 胡芝风 舞台创作 学者型 中国戏曲 
老骥伏枥周万江
《中国京剧》2019年第8期39-41,共3页郭宗民 
周万江出生于梨园世家,他的外祖父王春海是小荣椿社科班的花脸演员,和叶春善、程继仙、杨小楼是师兄弟。姑父王连奎坐科富连成,工花脸行当,晚年在湖南教学。大伯父周文荣是李万春的琴师,父亲周文贵是李多奎的琴师。周万江上小学三年级时...
关键词:鲁智深 五台山 侯玉山 《李慧娘》 北方昆曲剧院 陶显庭 戏曲语言 侯永奎 《水浒传》 
刘琼的为人为艺
《上海采风》2019年第4期36-39,共4页陆寿钧 
当前的演艺界,人才辈出,然而也光怪陆离。我想,在刘琼老师诞生106年之际,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会有些意思的。刘琼老师生于1913年,与我父亲同岁,确实是我的父辈。他在我生下前8年就开始演电影,出大名。无论从哪方面看,我都是他的小字辈,...
关键词:“文革”前 《李慧娘》 
从《红梅记》到《李慧娘》
《书屋》2019年第5期85-89,共5页孙守让 
一《红梅记》的作者周朝俊,字夷玉,一字仪玉,别字公美。他是明代一位不重功名、风流倜傥的文人,生前创作传奇十多种,但是流传下来的只有《红梅记》一种。在中国戏剧史上,《红梅记》并不是一部非常著名的作品。在明、清戏剧舞台上活跃着...
关键词:《李慧娘》 李慧娘 贾似道 杜丽娘 柳梦梅 《红梅记》 卢昭容 
浅析粤剧《红梅记》中的表演
《南国红豆》2019年第2期43-44,共2页文琪 
南戏名剧《红梅记》原是明代周朝俊所作传奇,400多年来为各地方剧种搬演。著名粤剧剧作家陈冠卿根据孟超的昆曲《李慧娘》,改编成粤剧《红梅记》。此剧讲述南宋度宗年间,奸相贾似道坐视元兵入寇,祸国殃民;太学生员裴舜卿等爱国之士欲上...
关键词:粤剧 《李慧娘》 表演 地方剧种 剧作家 贾似道 御史 昆曲 
樊粹庭豫剧《李慧娘》人物形象塑造及其文化启示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5期635-640,共6页冯曙琼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近现代豫剧的变革与转型"(18BB018)
明人周朝俊传奇《红梅记》对后世戏曲影响深远,"李慧娘"为剧目的戏曲改编本众多,呈现了不同形象与文化内涵的李慧娘,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昆剧本和京剧本等。但无论是原作《红梅记》,还是后世改编本,在结构上或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皆有所欠...
关键词:樊粹庭 李慧娘 至情至义 女性意识 文化启示 
转动的星——刘琼:民国电影史上的大众偶像(下)
《传记文学》2018年第2期125-135,共11页丁亚平 
'孤岛'时期的刘琼1942年4月10日,上海所有的影片公司合并为'中联'。一年后,又改组为'华影'。刘琼先后成为'中联'和'华影'的一员。他与当时著名的红星顾兰君、袁美云、王熙春、王人美、陈云裳、陈燕燕、秦怡、夏霞等人搭档,担任主角,拍...
关键词:电影导演 忠义之家 李慧娘 《李慧娘》 电影史 
从“红梅”到“毒草”——昆曲《李慧娘》批判事件始末
《江淮文史》2016年第5期66-75,12,共11页蔡乐昶 
1961年8月19日,一出名为《李慧娘》的昆曲在首都人民剧场公演。首演前,报上的演出预告已示客满,颇受期待。上演后,《人民Et报》评论文章称其“是个相当成功的改编尝试”。“是一朵新鲜的‘红梅”’。文化界人士亦纷纷向编剧孟超致...
关键词:《李慧娘》 昆曲 事件 批判 评论文章 人民 公演 演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