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黄英》

作品数:33被引量:20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王长顺李秋花齐社祥王明道刘敬林更多>>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咸阳师范学院陇东学院山西工程技术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咸阳师范学院学报》《文史知识》《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蒲松龄研究》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教育部“211”工程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聊斋志异·黄英》“醉陶”象征意义探析被引量:1
《蒲松龄研究》2022年第4期71-79,共9页贾路阳 陈丽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明代文人戏曲历史书写的互文性研究”(22CZW030);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青年项目“明代文人的历史剧观念与实践研究”(L21CZW002)阶段性成果。
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传统的儒家思想和士人价值观受到挑战,人们对于商业的态度,以及商业在社会上的地位也逐渐发生变化,人们对知识分子生存方式的选择逐渐出现新的思考,《聊斋志异》中多篇作品借助诗化的艺术处理方法加...
关键词:诗意呈现 士人精神 商业思想 “醉陶”的矛盾思考 
《聊斋志异·黄英》中马子才的人物原型
《文史知识》2022年第11期57-60,共4页杨月英 
《黄英》是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名篇,故事大意是,顺天人马子才爱好种植菊花,到了“闻有佳种必购之”的程度。有一日为了购买菊花,千里迢迢到了金陵,遇到了陶生姐弟俩,因为投契,遂邀请两人到家乡,让其居住在家里空置的南院。陶生的姐...
关键词:人物原型 《黄英》 黄英 姐弟俩 蒲松龄《聊斋志异》 陶生 《聊斋志异·黄英》 马子 
《聊斋志异·黄英》中“菊”的符号解析
《唐山文学》2018年第8期84-84,共1页董月 
本文在符号学研究方法的启发下采用新的视野研究蒲松龄小说中的花妖鬼狐,幽冥幻域,人鬼妖一派和谐的意象世界,剖析作者的精神,通过对这些文化符号的研究希望能重新解构聊斋世界中的文化现象,以图还原明末清初广阔的社会生活及审美情趣。
关键词:蒲松龄 视野研究 明末清初 叙事符号 文化符号 《黄英》 
谋道谋食可兼得,亦儒亦商两相宜——读《聊斋志异·黄英》
《中学生百科(大语文)》2017年第12期9-14,共6页王中翼 子夜黑猫 
[作者简介]蒲松龄(1640-1715),清代著名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属淄博)人。蒲松龄一生广读经史,学识渊博,但屡试不第,贫困潦倒,主要靠做塾师为生。舌耕之余,笔耕不辍,著有《聊斋志异》等...
关键词:《聊斋志异》 谋食 黄英 文言短篇小说 作者简介 传奇小说 蒲松龄 文学家 
《聊斋志异·黄英》:人性异化的寓言
《蒲松龄研究》2017年第1期82-91,共10页李成文 
《黄英》的重要在于它深刻地触及了社会转型时期人性异化的问题。马子才的悲哀在于个人观念上的抱残守缺,排斥新兴的意识形态,在有意无意中阻碍了日益繁荣的商品经济的发展。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不仅描写了追求利益能引起人的精神异...
关键词:黄英 人性异化 寓言 
“贩花为业不为俗”——论《聊斋志异·黄英》中的传统与时代精神的碰撞被引量:2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年第6期38-39,共2页凌琳 
《聊斋志异·黄英》与其他聊斋故事相比,体现着更为丰富的时代精神,文中精心运用"菊"这一特殊意象,折射出传统思想与时代精神的碰撞与融合,这种融合的实质在于资本主义萌芽、市民阶层兴起,商贾阶层登上历史的舞台并要求相应的权利,黄英...
关键词:《黄英》 时代精神 传统精神 
从《聊斋志异·黄英》看明清士商关系变化
《内蒙古电大学刊》2016年第3期49-51,共3页郭静静 
由于中国古代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商人地位一直很低,处于四民之末。然而宋、明、清时代商业的蓬勃发展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巨大变化,商人地位大大提高,甚至直接动摇士的地位。从而便出现了士商关系变化问题。《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
关键词:明、清商业发展 商人地位 《黄英》 士商关系 
《聊斋志异·黄英》思想意态分析及启示被引量:2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41-47,共7页沈传河 
山东理工大学攻关团队项目"清代经学与学术史"(2010GGTD02)
通过士人话语和商人话语,小说《黄英》传达蕴含着"士""商"两种不同的思想意态,其中"士"通过了作品主体性价值判断而成为作品的主旨思想意态,而"商"则未然;因此,《黄英》文本思想肖像的真实构成是传统的士人思想,缺少真正的商人思想。小...
关键词:《黄英》 “士” “商” 思想意态 启示 
菊花风致后的“陶”与“道”——谈《聊斋志异·黄英》
《文史知识》2015年第12期55-60,共6页孙大海 
《黄英》是《聊斋志异》描写花精题材的名篇。小说讲述了爱菊之士马子才赴金陵访求佳种,返程时结识菊花精黄英、陶生姊弟,并邀其归家同住。陶生贩菊为生,与清介的马子才发生了观念上的冲突。黄英嫁与马子才,二人婚后生活亦因马子才...
关键词:《聊斋志异》 《黄英》 菊花 “道” 小说 洒脱 
儒家思想与商贾文化的交融——从《聊斋志异·黄英》看蒲松龄思想的双重性
《红河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55-57,共3页杨士钦 
通过对《聊斋志异·黄英》篇的解读,认为蒲松龄作为一位封建儒士,其思想却出现了儒家思想与商贾文化交融的趋势;导致其思想双重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在对商贾文化接纳的同时,依然坚持的是"右儒左商"的观点。
关键词:儒家思想 商贾文化 右儒左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