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集》案

作品数:43被引量:51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张毓洲张兵张玉石钟扬郭春萍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师范大学安徽大学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文化研究》《文史杂志》《历史档案》《文史哲》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主题=桐城派x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戴名世与清前期文化政策被引量:1
《北方论丛》2015年第3期88-93,共6页盛险峰 
横向项目"国学对于现代国民性建构的功能研究"(2013SKH010033)成果之一
戴名世因《南山集》案彰显悲情的一生。其实,探究戴名世的字号、文章及交游发现:此案发生的必然性在于,戴氏作为士人的一个代表存在着对朝廷的认同问题,而这在清统治者看来是不可容忍的。康熙帝处理此案采取了高压与怀柔并用的手段,这...
关键词:戴名世 清前期 《南山集》案 经世致用 桐城派 
常考名家·方苞 舍其“末迹”,著其大节
《满分阅读(高中版)》2014年第1期60-61,共2页黄志芳 
方苞(1668—1749),清代散文家。字风九,号灵皋,晚年又号望溪,桐城(今安徽桐城)人。康熙年间(1662—1722)进士。1711年(康熙五十年)因戴名世《南山集》案被牵连入狱,得人营救,两年后出狱,在狱中两年,仍坚持著作。后官至...
关键词:方苞 名家 《南山集》案 康熙年间 桐城派 礼部侍郎 散文家 戴名世 
清初政治文化生态与桐城派文风转型被引量:1
《中国文化研究》2013年第1期143-149,共7页洪桐怀 
北京语言大学青年自主科研支持计划资助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批准号:11JBB27)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为异族统治者,清廷必然寻求文统与道统的合一性,最终证明其治统的合法性。桐城派因此契机而生发兴起,它将文章、道统和王朝的治国需求结合起来,借助朝廷的力量确立了其古文一代正宗的地位,对有清一代的文章理论和创作均产生了较强的...
关键词:清前期 治道合一 桐城派 《南山集》案 批判理念 
戴名世散文语言之特色
《文学教育》2010年第14期25-25,共1页开健 
2007年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区域文化在师范教育课程资源中的开发与利用>的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为:JG07060
戴名世,字田有,一字褐夫,号药身,别号忧庵。死后世称宋潜虚先生,又因曾一度隐居故乡桐城南山,世人又称之为“南山先生”。他是清初著名的散文家、历史学家。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明确指出戴名世“是一位古文家,桐...
关键词:戴名世 散文语言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南山集》案 历史学家 古文家 桐城派 散文家 
我非方苞之后
《寻根》1996年第2期-,26,共2页舒芜 
我非方苞之后舒芜我本姓方,安徽桐城人,因此常常被认为是桐城派刨始人方苞的后裔。若在宾筵广座之中,匆遽应酬之际,不好罗嗦解释,只好含糊应付;若是从容相对,稍有余裕,我总要这祥分辨一番:不,我不是方苞之后。桐城有三十方:...
关键词:方苞 桐城派 桂林 同姓不同宗 蔡元培 《南山集》案 方以智 新文化 辛亥革命 主任委员 
清代方苞铭文端砚被引量:3
《四川文物》1994年第4期45-45,共1页罗仁忠 
清代方苞铭文端砚罗仁忠1987年文物普查期间,在内江县风呜乡访得此砚。1950年减租退押时,从凤鸣乡地主张子谦家收得,后一直保存于本乡政府、现收藏于内江文化馆。该砚面略呈长方形,四角圆转,深褐色端石。砚长18.3厘米...
关键词:方苞 端砚 《南山集》案 清代散文 文化馆 字迹不清 戴名世 桐城派 民族气节 张子谦 
应恢复戴名世桐城派鼻祖的地位被引量:2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3期55-62,共8页周中明 
本文认为应恢复戴名世桐城派鼻祖的地位.其根据:一、戴名世首先竖起了“振兴古文”的大旗;二、戴名世的古文创作成就杰出.并在他的周围形成了一个作家群,为桐城文派的创立奠定了雏型;三、方苞的古文成就与戴名世的栽培分不开;四...
关键词:戴名世 桐城派 桐城文派 方苞 文学主张 《南山集》案 《中国文学史》 历史地位 古文成就 《南山集偶钞》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