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险峰

作品数:33被引量:46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安徽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新五代史》桐城派儒家经学清代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史学集刊》《人文杂志》《学术交流》《中国大学教学》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本末”与“文明”:内藤湖南唐宋变革论对陈邦瞻的“回避”
《学术界》2024年第8期166-175,共10页盛险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儒学创新发展的内在机理、经验与启示研究”(22BZS150)的阶段性成果。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对中国古代纪事本末体史书极为推崇,但作为唐宋变革论的提出者,在其所著的《中国史学史》这部书中并没有涉及《宋史纪事本末》一书,也没有涉及该书的作者明人陈邦瞻及其“宇宙之变”说。这一现象如果不是由于内藤湖南...
关键词:本末叙事 文明叙事 内藤湖南 《中国史学史》 唐宋变革论 陈邦瞻 宇宙之变 
论唐宋之际的贡奉
《中原文化研究》2024年第3期76-86,共11页盛险峰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项目“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资料汇编·安徽卷”(AHSHZD2023D01)。
唐代中期出现具有赋税性质的进奉,贡奉之弊由此而生,这一现象反映了唐宋之际君臣关系及中央与地方关系。五代承唐末藩镇割据之余绪,尽管朝廷致力于藩镇州县化,但实际上地方与中央财政关系仍然遗留藩镇特征。以后梁时期“四镇”、魏博、...
关键词:唐宋之际 贡奉 上供 藩镇州县化 
视角与面相:乾嘉学派与桐城派关系的多重释读
《复印报刊资料(明清史)》2023年第3期89-99,共11页盛险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2BZS150);安徽高校协同创新项目(GXXT-2021-043)。
在清代学术史的天空,乾嘉学派和桐城派是两颗璀璨的明星。这一文化现象的出现及其关系诸面相值得深入研究,尤其二者的发生、内涵、变、特点及发展方向。对于以上问题的探讨,需要不同视角进行聚焦和剖析:从政治与文化关系上看,二者发生...
关键词:清代 乾嘉学派 桐城派 政治 文化 传统目录学 学术史 
视角与面相:乾嘉学派与桐城派关系的多重释读被引量:2
《社会科学战线》2023年第2期117-127,共11页盛险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2BZS150);安徽高校协同创新项目(GXXT-2021-043)。
在清代学术史的天空,乾嘉学派和桐城派是两颗璀璨的明星。这一文化现象的出现及其关系诸面相值得深入研究,尤其二者的发生、内涵、嬗变、特点及发展方向。对于以上问题的探讨,需要不同视角进行聚焦和剖析:从政治与文化关系上看,二者发...
关键词:清代 乾嘉学派 桐城派 政治 文化 传统目录学 学术史 
立学育人:“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考古学及人才培养的思考被引量:1
《中国大学教学》2022年第8期37-42,共6页盛险峰 
2020年安徽省省级质量工程新文科、新医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新文科背景下考古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2020wyxm033)。
学科建设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双一流”建设应确立立学育人的新理念。考古学科具有实践性、实验性、综合性、交叉性、人文性、科学性、基础性和应用性等特征,依据学科特征是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要义所在。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考古...
关键词:“双一流”建设 立学育人 考古学 学科建设 时代特色 
“见其礼而知其政”:从周公制礼到秦行郡县被引量:1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4期59-69,共11页盛险峰 
我国素称礼仪之邦,古文明绵延不绝。这一特殊性的历史发展路径,可以从“礼”与“政”的关系来探讨:独特农耕文明孕育出的礼制,不仅有助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同时也为集权政治的产生提供了土壤。在这一演进的过程中,周公制礼和秦行郡...
关键词: 差等社会 法家 儒家 郡县制 集权政治 大一统 家天下 
《易或问》与欧阳修易学思想
《中国文化研究》2020年第4期114-124,共11页盛险峰 
在宋代欧阳修易学著述中,《易或问》一文认为:《否》《泰》《谦》三卦及其《彖》辞解决了研易的"《易》之为说""知《易》"和"易之道尽矣"问题。证之于《易童子问》和《新五代史》,并结合宋代的政治,欧阳修易学思想是以《否》《泰》《谦...
关键词:欧阳修 《易或问》 《否》 《泰》 《谦》 易学思想 
以“问”观“学”论被引量:1
《中国大学教学》2019年第11期50-55,共6页盛险峰 
人的社会性决定人与客观世界的交流形式,而“问”作为揭示客观世界的一种方式,在人的成长和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问”也是人们探讨学问的主要手段,“问”既可以观被问者之学,也可以观问者之学。而从师生关系角度看,依据...
关键词:以“问”观“学” 大学教育 课堂教学 
经学语境下的“学问”:儒家知识论的价值与事实被引量:5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6期118-127,共10页盛险峰 
经学典籍里的"学问"一词及其历代注疏,建构出价值判断高于事实判断的儒家知识论。儒家知识论在经学原典的基础上,经历代注疏不断发展,可以分为形成、系统化、哲学化和专门化四个阶段。儒家知识论的建构使儒家经典析出"四书"这一主要阐...
关键词:经学 儒家 知识论 经验 内省 价值判断 《周易》 《中庸》 
儒学语境下的“学问”与大学历史课堂互动教学模式建构被引量:3
《中国大学教学》2018年第2期54-58,共5页盛险峰 
2013年安徽大学校级"本科教学工程"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一般项目"大学历史课堂互动式教学研究"(项目编号:JYXM201348)
经学典籍对"学问"一词的疏解,不仅揭示了知识的发生,而且也阐释了知识的价值。借鉴儒家"学问"之道,运用于大学历史课堂教学之中,创新师生互动情境,建构出"学问"互动教学新模式。这一模式的建构,重点在于营造生问之境、答问之境和"学问"...
关键词:儒学语境 “学问” 大学历史教学 互动模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