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兴》

作品数:23被引量:2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朱永芳孙微黎湘吕丹丹孙惠欣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省平潮高级中学河北大学南通市平潮高级中学中国工商银行杭州金融研修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老年人》《赤峰学院学报(作文教学研究)》《唐山文学》《东坡赤壁诗词》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小小唾壶折射古代礼仪与卫生习惯
《中医健康养生》2022年第1期66-68,共3页甄雪燕 
《世说新语》记载:"王处仲(指王敦,东晋大臣)每酒后辄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后来便有了"唾壶击缺"这个成语,形容心情忧愤或感情激昂。南宋诗人陆游在《遣兴》诗中也有"懑[mèn]拈如意舞...
关键词:《世说新语》 唾壶 古代礼仪 陆游 南宋诗人 《遣兴》 忧愤 王处仲 
《大鹏扶摇:国学选人用人智慧》系列之五 择才不求备:“糊涂”的智慧
《金融言行(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2019年第9期72-74,共3页蒋青林 
唐朝大诗人元稹在诗作《遣兴》(其七)中说道:“择才不求备,任物不过涯。”意思是,选拔人才不要求全责备,使用人才不要超过限度。但凡是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十全十美的人才其实是不存在的,因此领导者大可不必因为属下某一方面的不...
关键词:元稹 选拔人才 求备 《遣兴》 糊涂 求全责备 属下 
从《遣兴》组诗中看一代诗圣杜甫的忧患意识
《唐山文学》2017年第8期143-144,共2页王怡宁 
杜甫的忧患意识和家国情怀贯穿他的一生,并且体现在他的诗歌创作之中。在他1458首诗歌中,作于秦州的以"遣兴"为题的诗歌尤为引人注目。这些诗不仅表达了诗圣忧国忧民的思想,也表现了一代诗圣对自身的忧叹。
关键词:忧患意识 诗圣 《遣兴》 杜甫 组诗 诗歌创作 家国情怀 忧国忧民 
哲理诗名句解读
《新读写》2017年第6期46-48,共3页唐西 
但肯寻诗便有诗,灵犀一点是吾师。 【探源】出自袁枚《遣兴》:“但肯寻诗便有诗。灵犀一点是吾师。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都为绝妙词。”
关键词:哲理诗 解读 名句 《遣兴》 
遣兴
《中华诗词》2017年第2期65-65,共1页王海亮 
闲书馀梦抵平安,怜汝秋心似秋月,天末风来吹嫩寒。清光夜放一枝兰。
关键词:中国 当代文学 诗词 《遣兴》 
奉和台湾傅尚媛女士《遣兴》
《东坡赤壁诗词》2016年第4期42-42,共1页邓爱红(女) 
偏爱诗情岁月深,风光似画醉瑶琴。 新词得自莺歌感,逸句能由景物寻。
关键词:《遣兴》 女士 台湾地区 景物 
语言适度变形,带给作文新鲜感
《新高考(语文备考)》2016年第1期6-9,共4页唐步荣 
灵魂的思想来自鲜活的语言,精致的内容需要陌生的表达。所谓“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都是绝妙词”(清人袁枚《遣兴》)。许多学生的作文,语言四平八稳,循规蹈矩,读起来让人感到缺少活力,缺少张力。在规范的无形架轭之下,无有突破...
关键词:语言 作文 新鲜感 变形 《遣兴》 学生 
浓浓父子情——陶渊明《责子》及杜甫《遣兴》一首
《文史知识》2015年第5期31-34,共4页吕丹丹 胡涛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通子垂九龄,但念梨与栗。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关键词:《遣兴》 陶渊明 父子情 杜甫 
道教思想对许兰雪轩《遣兴》创作的影响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第9期89-90,共2页付晶 孙惠欣 
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BWW020);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NCET-13-0992)
许兰雪轩是朝鲜朝女性汉诗作家之一,道教思想和文化对其影响颇深。本文对许兰雪轩《遣兴》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分析许兰雪轩《遣兴》中的道教意象、故事的运用,《遣兴》诗中道教"阴柔之美"的美学思想体现,道教游仙文学对《遣兴》诗的影响...
关键词:许兰雪轩 道教思想 《遣兴》 影响 
但肯寻诗便有诗——从袁枚《遣兴》中的一首诗说开去
《老年教育(老年大学)》2014年第5期35-36,共2页石长发 
“但肯寻诗便有诗,灵犀一点是吾师。夕阳芳草三寻常物,解用都为绝妙词。”这是乾隆年间诗坛的旗手和主将袁枚《遣兴》诗中的一首。该诗以诗论诗,给后来学诗刁亍以启迪。诗中的“夕阳芳草”即为“寻常物”,
关键词:《遣兴》 诗说 袁枚 乾隆年间 以诗论诗 夕阳 诗坛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