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研究

作品数:31被引量:72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李宇航王庆国王振国李赛美柯雪帆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青海医药杂志》《中医药文化》《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更多>>
相关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伤寒论》研究“经学化”再视清代医学的寒温之争
《中医药文化》2024年第3期215-224,共10页戚瑜清 郑洪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8ZDA175)。
在清代仲景圣化的背景下,医家们尊奉《伤寒论》为经典,使得《伤寒论》研究呈现经学化特点,即对仲景原文的注释和回归。这一研究特点也引发了伤寒与温病知识的革新,形成清代医学寒温争鸣的现象。一方面,《伤寒论》虽以论治冬季伤寒为主,...
关键词:《伤寒论》 经学化研究 伤寒知识 温病知识 
《伤寒论》研究亟需中西医结合被引量:12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年第7期865-867,共3页熊兴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81403375,No.81603479,No.81804084);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No.2017QNRC00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No.2018YFC17044901);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7194277);中国中医科学院育苗基金培育专项(No.ZZ11-073)。
《伤寒论》为中医学经典著作。然而,《伤寒论》成书年代久远,且其条文极为精炼,给后世医家理解带来了许多困惑与迷茫。因此,笔者认为应当重视基于“病机结合病理、药性结合药理”的中西医结合理念在伤寒论研究中的应用。
关键词:伤寒论 经方 中西医结合 
米伯让先生对《伤寒论》研究的贡献被引量:3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第6期1122-1128,共7页米烈汉 任娟莉 谢晓丽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1)
目的论证米伯让先生(1919—2000)对张仲景《伤寒论》研究的贡献,为近代中医史研究提供新线索。方法查阅米伯让先生发表的论文、著作并总结其临床医案和经验。结果米伯让先生擅治急性传染病、地方病及疑难杂病,对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
关键词:米伯让(1919-2000) 伤寒论 贡献 总结 
《伤寒论》研究新论被引量:2
《河南中医》2010年第11期1041-1043,共3页冯松杰 黄燕琛 
通过研读《伤寒论》,作者提出五苓散所治水逆证是临床上误治补液过多过快所致的水中毒;阳明病可攻的条件不只是痞满燥实,而且必备"燥屎"的诊断,误攻可导致结胸,从而引起穿孔后腹膜炎、感染性休克。同时认为,《伤寒论》六经病分类不够准...
关键词:《伤寒论》 《金匮要略》 五苓散 承气汤 阳明病 六经辨证 张仲景 
《伤寒论》研究中逻辑推理的应用被引量:1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0年第10期862-863,共2页苏芮 韩振蕴 范吉平 
中国中医科学院自主选题研究项目(Y0074909)
利用命题逻辑分析和研究《伤寒论》中的逻辑推理和辨证思维过程,分别从联言命题、选言命题、假言命题等方面对《伤寒论》条文加以分析,使我们更加清晰地了解张仲景辨证论治过程中的思维逻辑。
关键词:伤寒论 命题逻辑 逻辑推理 辨证 
温长路谈———近代对《伤寒论》研究的四阶段
《光明中医》2010年第4期F0003-F0003,共1页
《伤寒论》作为在中医学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典,说它“立法制方,神妙不测,持脉辨证,不可思议”(朱陶性《伤寒贯珠集》序)也好,说它“天包地符,为众法之宗,群方之祖”(喻嘉言《尚论篇》自序)也罢,它所具有的文化永恒性...
关键词:《伤寒论》 温长路 近代 中医学历史 伤寒贯珠集 《尚论篇》 喻嘉言 
关于伤寒三阴三阳的病态论
《国医论坛》2009年第2期1-7,共7页牧角和宏 杨文喆 张再良 
本文从文献的角度对伤寒六经病的证治进行梳理,从而给人以启发,这也是关于《伤寒论》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限于篇幅,文中大段的引文对照内容被省略了,而重点罗列了作者的主要观点。编译的过程中,在不影响主要观点的前提下,对部分...
关键词:伤寒六经病 三阴三阳 病态 《伤寒论》研究 《诸病源候论》 三阳病 隋唐时期 汗吐下 
《伤寒论》研究札记
《继续医学教育》2007年第19期40-41,共2页柯雪帆 
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甘草四两炙生姜三两切人参二两生地黄一斤桂枝三两去皮阿胶二两麦门冬半升,去心麻仁半升大枣三十枚擘。上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纳胶烊尽。温服一升,日三服。一名...
关键词:《伤寒论》研究 札记 炙甘草汤 脉结代 麦门冬 生地黄 复脉汤 半升 
北宋社会因素对《伤寒论》研究的影响被引量:1
《中华医史杂志》2005年第3期149-151,共3页倪世美 
《伤寒论》自王叔和收集整理后,未能广泛流传。至北宋,政府重视中医学的发展,令校正医书局校勘出版《伤寒论》,并作为太医局教材,印刷技术改新进步则大量出版《伤寒论》,促使其广泛流行与传播。同时提高医生社会地位,科举制度使医学队...
关键词:北宋 社会背景 《伤寒论》 
“钱塘医派”对《伤寒论》研究的贡献被引量:5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3-5,共3页竹剑平 张承烈 胡滨 鲍晓东 
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 2 0 0 0年基金项目 (NoZjj2 0 0 0 2 8)
“钱塘医派”对《伤寒论》进行卓有成效的研究 ,为宏扬光大仲景学说作出了重大贡献。在学术上他们推崇成氏 ,维护原书旧貌 ,明确反对“三纲鼎立” ,注重以经解经 ,重视顾护胃气 ,并用“五运六气”、“标本中见”来解释六经 ,是最早提出...
关键词:钱塘医派 伤寒论 研究成效 六经辨证 仲景学说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