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温疫条辨》

作品数:21被引量:33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韦大文叶进曹众毅林丽刘景源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临床医生杂志》《四川中医》《中医教育》《河北中医药学报》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基于《温疫论》和《伤寒温疫条辨》探析温疫治疗的用药特点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21年第14期5-8,共4页叶梦怡 南一 王佳玉 李文海 马娟 董文亮 
宁夏高等学校一流学科建设(中医学学科)资助项目(NXYLXK2017A06);宁夏医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XM2019017)。
目的:探讨中医药防治温疫的组方特点和用药规律,为临床防治温疫提供文献理论基础。方法:运用文献研究法,以《温疫论》和《伤寒温疫条辨》为研究基础,采用频数统计法综合性的整理分析《温疫论》和《伤寒温疫条辨》中防治温疫的方药。结果...
关键词:《温疫论》 《伤寒温疫条辨》 温疫 用药特点 新冠肺炎 
升降散临床应用举隅被引量:3
《实用中医药杂志》2014年第8期766-767,共2页曾凌文 
升降散出自清代温病学大家杨粟山所著《伤寒温疫条辨》一书,原为治疗伏气温病“表里三焦大热”所导致的发热、头痛、眩晕、胸膈胀闷等。笔者根据升降散具有“宣全身之气机,使郁热从大便而去”的特点,用其治疗多种内科病症效果明显,介绍...
关键词:升降散 临床应用 《伤寒温疫条辨》 伏气温病 杨粟山 温病学 内科病 治疗 
升降散加味治疗眼科疾病验案举隅被引量:2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52-52,55,共2页马珊 李亚飞 
升降散源自清代杨栗山所著《伤寒温疫条辨》,方中僵蚕、蝉蜕升阳中之清阳,姜黄、大黄降阴中之浊阴,一升一降,表里双解,故名“升降散”,具有宣泄三焦郁热、行气解郁、升清降浊之功。原用于治疗瘟疫外邪束表、里有郁热之证。
关键词:加味治疗 升降散 验案举隅 眼科疾病 《伤寒温疫条辨》 表里双解 行气解郁 升清降浊 
僵蚕治疗高血压病
《中医杂志》2009年第12期1108-1108,共1页朱黎明 周少军 
关键词:高血压病 僵蚕 《伤寒温疫条辨》 治疗 《本草纲目》 化痰软坚 本草求真 清热化痰 
升降散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年第11期110-112,共3页纪攀攀 曹雅毅 王蕾 张春晖 
关键词:临床应用 升降散 《伤寒温疫条辨》 升清降浊 调畅气机 寒温并用 表里双解 外感内伤 
明清医家治疗传染病经验浅探被引量:4
《时珍国医国药》2007年第9期2301-2302,共2页叶进 
通过整理明清医家的相关医著,总结出治疗传染病的主要治法有:辛凉宣透、逐秽解毒、通下和扶正救逆,并指出治疗注意点,对当今中医药防治传染病颇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瘟疫 《温疫论》 《伤寒温疫条辨》 《温疫明辨》 治则治法 
升降散临床新用被引量:1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07年第9期57-57,共1页高崇玉 杨立东 秦志平 
关键词:临床应用 升降散 《伤寒温疫条辨》 升清降浊 调和气血 疑难杂症 治疗 
《伤寒温疫条辨》“两感”说探讨被引量:2
《中国中医急症》2007年第3期335-335,共1页司东波 
本文通过探讨杨粟山《伤寒温疫条辨》有关“两感”学说的渊源、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病理机制特点及临床表现和证治规律,加深对温病,特别是伏气温病本质的理解,并从另一个角度重新认识杨氏“治温十五方”的组方意义。
关键词:伤寒温疫条辨 杨粟山 温病 两感 
升降散治验举隅被引量:3
《实用中医药杂志》2006年第9期571-571,共1页曹众毅 林丽 
关键词:升降散 《伤寒温疫条辨》 举隅 治验 升降气机 胃肠病变 杨栗山 治疗 
《伤寒温疫条辨》诊治温疫的特点被引量:2
《吉林中医药》2006年第3期3-4,共2页岳冬辉 苏颖 
杨《伤寒温疫条辨》为中医疫病学之佳作,书中开篇首论运气,并认为伤寒与温病虽同为外感病,但其本质不同,理应化为二门。温疫的病因病机为杂气由口鼻进入三焦,在“中焦发病说”的基础上提出了“三焦传变”的论点。治疗上主张辛凉宣透,攻...
关键词:杨璿 《伤寒温疫条辨》 运气 辛凉宣透 攻避解毒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