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游》

作品数:57被引量:4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温孟孚路成文彭文良马莎木斋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黑龙江大学重庆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古典文学知识》《解放军文艺》《野草》《作文与考试(高中版)》更多>>
相关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曾经少年游,诗酒论吴钩——读一默如雷的《少年游》
《神剑》2023年第4期125-128,共4页楚戈 
夜阑之时,悉京都同窗一默兄的《少年游》在《人民文学》新年首期发表。遂将文章寻来细读之,再读之,霎时思绪无数,感怀万千。就在今晚。藏地雪域的寒夜,与一默如雷的文字,隔空对望,相顾无言,互为映照。在时空的序列中,一半是冰霜,一半是...
关键词:《人民文学》 少年游 《少年游》 细读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从一默如雷《少年游》说开
《解放军文艺》2023年第8期102-118,共17页朱向前 杨仲达 
杨仲达:向前老师,开门见山啊,二○二三年第一期《人民文学》推出了一默如雷(以下简称一默)的散文《少年游》,回溯了世纪之交的我们特别是我在军艺文学系求学的往事,并表达对我后来远离文学的婉惜。针对此文,我希望能和您做一次深入的对...
关键词:《人民文学》 朱向前 指点迷津 文学系 开示 《少年游》 传记 世纪之交 
我们也是少年——读一默如雷《少年游》忆往
《解放军文艺》2023年第4期93-97,共5页吕立龙 
近读《人民文学》二〇二三年一月号一默如雷大作《少年游》,此文是对二十多年以前,一位名为“仲达”的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同班同学的记述,浓情如酒,而评批似砖,作者以同学的眼光平视仲达,深怀期许,又以一个观望者的姿态审视仲达,在长...
关键词:观望者 解放军艺术学院 《人民文学》 同班同学 仲达 文学情结 文学系 善意的批评 
宋代《少年游》词调研究
《汉字文化》2022年第15期41-44,共4页杨依依 
杨亿首创《少年游》词调后,该词调产生了不少变体。通过对词调的宫调和用韵情况分析,可得知该词调具有凝重、凄怆、缜密等声情特征。在题材方面,该词调的使用从咏物词扩大到艳情词、咏怀词、怨别词等题材。
关键词:宋代 《少年游》 词调 
《少年游》词事演变考论——兼论周邦彦“风流词客”形象之嬗变被引量:1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40-48,共9页马莎 
诗词进入说部的案例颇多,但《少年游》“并刀如水”一词有特殊性:因为叙事与抒情兼美的特质,其词并非服务于叙事的工具,而是情节构筑与人物塑造的基础。由此产生的周邦彦与宋徽宗、李师师艳情故事,在宋笔记、元传记、明杂剧中屡经改编,...
关键词:周邦彦 《少年游》  本事 文体 
于行走中感怀人生——评刘毅散文集《少年游》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第5期1-6,共6页许兴阳 
2020年度贵州省人文社科示范基地--中国凉都国学研究与教育中心之六盘水师范学院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科学研究课题六盘水现当代文学研究(2000-2019年)项目(LPSSYSKL0306);2019年度六盘水师范学院语言文化研究创新团队项目(LPSSYKJTD201912)阶段性成果。
刘毅散文集《少年游》叙写自己曾经难忘的生活经历,于行走中触摸人性人情,在对故乡和往事的怀念、追忆中,表达乡愁,感怀人生。散文集采用夹叙夹议、虚实结合、美丑对照、抑扬互现等艺术手法,恰到好处的方言,展示了真我,充满地域特色。...
关键词:刘毅 《少年游》 散文集 
四位诗人评论家评黍不语诗集《少年游》
《长江丛刊》2019年第31期13-13,共1页霍俊明 
面对着四个诗人、批评家对黍不语诗集《少年游》的评论文字,我更感兴趣的是“读后感”“阅读感思录”“一个侧面”这样更近于随笔式的批评文字,因为它们显然区别于老掉牙式的三段论式的“学院体”。优异的批评文字同样应该是一种创造,...
关键词:三段论式 读后感 批评家 诗集 追求目标 随笔 文字 
黍不语诗集《少年游》阅读感思录
《长江丛刊》2019年第31期15-16,共2页马永波 
要了解一个完全陌生的诗人,在短时间内是不可能的,甚至我们认识了几十年的人,我们也不一定能了解他,更何谈理解。诗歌的解读,如果继续遵循新批评的原理,它将是不充分的,文本中永远有一些缝隙是阅读所无法填满的,所以,当代诗歌批评,又从...
关键词:新批评派 当代诗歌 作者经历 文本论 传记 时代背景 阅读 
一生都在为反对一个胎记——黍不语诗集《少年游》读后感
《长江丛刊》2019年第31期17-17,48,共2页朵渔 
很多诗人都会有这样一个阶段:闲暇时坐在窗下,随便提起笔来,就可以写下几首小诗。这样的诗作通常较轻快,有淡淡的情绪,语言也是透明的,看上去很“自然”,也有一些微妙的余韵。这样的诗作通常会出现在写诗三五年之后,手艺已渐趋娴熟,对...
关键词:读后感 拒绝成长 小诗 个人风格 
《少年游》创作谈
《读友》2019年第10期21-22,共2页赵卯卯 
十三四岁是一个不大不小、谜一样的年纪,这个年纪的孩子对世界充满好奇,有些懵懂无知,却又有充满激情的无畏。他们相信一切,又会轻意地否认一切,比如他们相信友谊,但有时候,又会因为一件微小的事与朋友"反目成仇",比如他们爱着父母,却...
关键词:《少年游》 创作谈 孩子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