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春》

作品数:108被引量:76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巫小黎李枫孙静文富瑶郭小红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主题=小说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五四新文学传统对张爱玲后期小说创作的影响被引量:3
《新文学评论》2019年第2期121-130,共10页陈鹉 
一、张爱玲对五四新文学传统不同时期的三种思考说起五四新文化运动,不得不从胡适说起。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名为《文学改良刍议》的文章,提倡白话和改良文学的构想。掀起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学运动,改变了整个中...
关键词:张爱玲 《十八春》 鸳鸯蝴蝶派 后期小说 五四新文学 新文学传统 
别让父母“怕”我们
《社区》2018年第36期60-60,共1页青衫 
当我们人到中年的时候,父母老了。回头想想那些浓情岁月,心里有说不出的对父母的感激之情,所以我们有义务让父母的晚年生活幸福、安详。我们小的时候,父母为我们操碎了心,怕我们冷,也怕我们热,怕我们被人欺,也怕我们闯出祸。如今他们老...
关键词:“怕” 父母 《十八春》 晚年生活 张爱玲 女作家 小说 
论张爱玲小说《十八春》中女性命运的悲剧性
《中国文艺家》2017年第12期87-87,167,共2页沈琦婕 
张爱玲,一个中国文学史上光辉的名字,她的身世,她的家庭,她的遭遇,她的文采,都是一个'传奇',值得被人们所铭记。她的小说创作,也充分地将她的文学才华表现的淋漓尽致,造就了属于她的文学史'年谱'。《十八春》作为张爱玲的长篇小说,故事...
关键词:张爱玲 《十八春》 女性 命运 悲剧性 
张爱玲早期生活对其小说创作的影响
《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7Z期11-11,13,共2页李燕燕 
一、张爱玲的童年生活在她作品中的折射(一)中西文化背景的形成张爱玲是清末著名'清流派'代表张佩纶的孙女,前清大臣李鸿章的重外孙女。因此,生长在这个官宦世家的她从小就目睹了它的繁华与沉落。张爱玲的父亲是一个封建遗少,整日沉浸...
关键词:张爱玲 小说创作 《金锁记》 《十八春》 《红楼梦》 
爱就是不问值不值得
《工会博览》2016年第23期34-34,共1页刘明清 
我一向认为,以张爱玲的冰雪聪明,世间的一切情感游戏都不会逃过她的眼睛。这一点,不仅可以从《十八春》中读出来,从《金锁记》中读出来,更可以从她的一篇花费了她近30年心血的小说《色·戒》中读出来。
关键词:《十八春》 《金锁记》 张爱玲 小说 
三角恋爱模式的继承与超越:张爱玲小说《十八春》的叙事
《昆明学院学报》2014年第5期93-97,共5页杜丽琴 
昆明学院科学研究项目"中西小说叙事的现代转型--张爱玲与奥斯丁比较研究"(XJ11W014)
张爱玲擅长以三角恋爱模式处理都市男女的情感纠葛。在《十八春》中,她构建了多层次的三角恋爱关系,使其成为小说的核心结构,让叙事获得了繁复化、简约化和凡俗化的特征,并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形成了不同的人物功能类型,对叙事空间的布...
关键词:张爱玲小说 十八春 三角恋爱模式 叙事 高雅文学 通俗文学 
张爱玲:个人主义的意识形态
《长城》2011年第8期65-66,共2页周宏 
张爱玲是独特的,其作品是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异数"。她没有被裹挟进时代宏大的叙事的潮流中,而是通过对人的世俗生存的日常叙事,透露出对浮世苍生的悲悯。作为一个作家,张爱玲的意识形态的核心是"个人主义"。"个人主义"成就了她作品的...
关键词:张爱玲 小说 个人主义 人生观 《十八春》 意识形态 
苍凉世界的一抹亮色——张爱玲小说《十八春》解析被引量:1
《文教资料》2011年第26期13-14,共2页杨永英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红极一时的才女张爱玲,用她那绚丽的笔调写尽旧式大家庭和十里洋场的浮华与传奇故事,华丽中带着凄艳,热闹中透出荒凉,让人看不见光和热,看不到半点希望。长篇小说《十八春》虽然讲的还是沈世钧和顾曼桢的悲欢离合的故事...
关键词:张爱玲 小说《十八春》 苍凉世界 亮色 
《十八春》在张爱玲小说创作中的价值和意义被引量:4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1年第9期22-30,共9页陈晖 
《十八春》在张爱玲小说创作中有重要地位。就小说文本而言,《十八春》人物饱满,故事结构完整、叙述平实细密,情感真切,文辞清雅流丽。从作家风格的演进与变化看,《十八春》保留着张爱玲作品特有的"传奇的情节、写实的细节"以及对世态...
关键词:张爱玲 小说 《十八春》 《半生缘》 
新世界里的沉香屑——试论解放后张爱玲在上海的文学创作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8期108-111,共4页徐亚娟 
抗战胜利后,张爱玲的个人感情生活出现坎坷,一度陷入"失语"状态。她努力改变自己的文学创作轨迹,寻求个人与社会相适应的契合点。新中国成立后,她在上海创作了《十八春》、《小艾》。这是两部非张爱玲式的作品,表明了作者力图与新中国...
关键词:《十八春》 新中国 通俗小说 契合点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