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期小说

作品数:111被引量:104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杨东廖昌胤李红梅李婷韩婧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暨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战时家国命运的时间性反思——论萧红后期小说的重写现象
《哈尔滨学院学报》2025年第2期87-91,共5页刘聿秋 
萧红在后期小说的创作中有意识地对前作进行重写,主要可分作人物的复现与题材的延续两种类型。重写作为一种创作现象,其背后实际显示出萧红思想反刍并重新定位的过程,目前研究对此尚未形成系统性的结论。早期萧红受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在...
关键词:萧红 重写现象 家国命运 时间思考 
“存在”的瞬间:契诃夫后期小说的突转结构
《俄罗斯文艺》2023年第2期108-116,共9页管玲玲 
研究者一般认为契诃夫作品情节淡化,为抒情性叙事结构,然而,其后期作品结构中反复出现某个瞬间,并引发了小说情节的突转。从瞬间发生前后主人公体验差异看,这一瞬间具有事件性特征。瞬间时“突然”与“不知什么缘故”的表象特征所体现...
关键词:契诃夫 瞬间 突转 结构 存在 
赵树理与孙犁20世纪四十年代后期小说少女形象之比较
《今古文创》2022年第25期28-30,共3页宋学敏 
赵树理与孙犁均是解放区文学的代表作家,创作了大量农村题材小说。在他们的笔下,涌现了众多风采各异的乡村少女形象,他们不约而同地关注着少女的境遇与命运,在这一艺术形象的塑造中呈现出异同关联。本文拟从少女形象的呈现与塑造方面对...
关键词:赵树理 孙犁 少女形象 女性观念 
从“议论性杂文”到“回忆性传记”——《五祖寺》解读
《文艺争鸣》2022年第7期141-143,共3页钟灵瑶 
废名曾经在《散文》中写道:“我现在只喜欢事实,不喜欢想象。如果要我写文章,我只能写散文,绝不会再写小说。”(1)这话一般被用作注解废名后期小说出现的散文化倾向。但需要分辨的是,虽然废名称自己“喜欢事实”,小说写得像散文,但废名...
关键词:小说文体 散文化 废名 沈从文 议论性 后期小说 回忆性 五祖寺 
论韩少功《马桥词典》的突破性
《文学艺术周刊》2022年第5期16-19,共4页唐梦雪 
《马桥词典》作为韩少功后期小说创作转向的重要代表,因其采用的以词典写小说的独特形式,在1996年出版之际,便在学界引起了众多的关注和讨论。以自由形式著称的词典体小说,无疑为文坛小说创作注入了新的生命力,而“自由”的一个重要表现...
关键词:韩少功 《马桥词典》 陈思和 创作转向 日常经验 内在冲动 后期小说 实地试验 
张爱玲后期小说对“娜拉”形象的再书写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21年第2期89-93,共5页周艳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娜拉"是一个无法绕开的形象。旅美时期的张爱玲以亲身经历为主要蓝本来创作小说,塑造了不同于其前期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她不断重访"五四遗事",为鲁迅的"娜拉走后怎样"做了多次增补,以此来表现和探索现代中国女性真...
关键词:张爱玲 后期小说 “娜拉” 婚恋书写 
超越世俗——论王朔前后期小说的转型被引量:1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21年第3期57-60,67,共5页钱滢 
王朔小说的转型在当代文坛具有深远意义。前后期小说在创作内容和叙述形式方面存在诸多转型,突出表现为对世俗的超越,转型的深层原因表现为城市环境、主体身份、文学动机三个层面,由此揭示出其小说转型带来的文学史及文化意义。
关键词:超越 世俗 王朔 转型 
论康拉德后期小说《机缘》的道德内蕴与悲观意识被引量:1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21年第1期136-143,共8页卜杭宾 
康拉德后期小说《机缘》自问世百年以来,颇受学界的冷落。全书运用陆地—海洋二分的叙述架构,再现了爱德华时代社会语境的嬗变,表达了康拉德对转型时期道德缺场的忧思。在直刺现代文明痼疾的同时,作品聚焦个体异化与幻灭的精神状况,而...
关键词:康拉德 机缘 道德内蕴 悲观意识 
张爱玲后期小说的女性意识
《当代旅游(下旬刊)》2019年第11期00071-00071,共1页汪晶晶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学界开始关注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意识,且研究成果颇丰。学者们大多从作者上海时期的作品入手,从人物形象、叙事方式等方面对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意识进行发掘。作者通过塑造的各种女性人物形象,展现旧中国女性生存的尴...
关键词:张爱玲 后期小说 女性意识 
论陈忠实后期小说的城乡书写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9年第9期141-143,共3页李颖 
陈忠实的代表作《白鹿原》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学界对其后期小说的研究则相对较少。在后期小说中,陈忠实将写作视域由农村扩展到城乡双重生活空间,着眼于底层民众的日常生活,在城乡对比中思索人性的多面性,凸显了作家的主体精神,由此拓宽...
关键词:陈忠实 后期小说 城乡书写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