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震》

作品数:23被引量:20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陈培蕾虞建华牛磊磊王笑冬刘丽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外国语大学黑龙江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学术交流》《新世纪智能》《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北京城市学院学报》更多>>
相关基金: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时震》中空间的诗意表征
《保山学院学报》2023年第6期92-97,共6页刘丽 
2023年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年度项目“生态马克思主义视域下冯内古特短篇小说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23BWX029)。
20世纪中后叶西方理论界发生的“空间转向”推动了文学叙事的空间转向。运用弗雷德里克·詹姆逊的后现代空间理论和加布里尔·佐伦的空间模型分析了美国后现代主义作家库尔特·冯内古特《时震》中空间蕴含的超空间和认知绘图的诗性品质...
关键词:《时震》 库尔特·冯内古特 空间 
《时震》中的非线性叙事研究
《黑河学院学报》2023年第8期116-118,129,共4页段继芳 
非线性叙事方法解构了传统小说的线性叙事模式,是后现代主义小说的主要叙事方法。冯内古特在小说《时震》中通过非线性叙事,将一段段碎片化的虚构与现实用交错式的共时与历时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时空逆转的小说世界。同时,作者通过侵入式...
关键词:《时震》 非线性叙事 小说叙事模式 
后现代视野下科技理性对主体的倾覆——以《时震》和《最后一幕》为例
《学术交流》2020年第10期183-190,共8页王玉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冯内古特小说中的科技伦理思想研究”(18BWW041)。
科技理性彰显了人类作为理性主体认知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进而成为人类一种普遍的思维方式和处事态度。然而,人类对科技理性的过度追求却反过来导致自身主体意识的消隐和主体地位的崩塌。后现代作家约瑟夫·海勒和库尔特·冯内古特在...
关键词:科技理性 主体 《时震》 《最后一幕》 
多元智力视域下的《时震》媒介分析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20年第4期51-55,共5页刘丽 
河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省经济学术团体联合会资助项目“冯内古特<时震>中的媒介再现与主题建构”(SKL-2018-1732)。
后现代主义社会是一个媒介社会。美国作家库尔特·冯内古特在《时震》中使用多种媒介形式表达了对人类智力的深切关注。本文基于媒介生态学家尼尔·波兹曼的媒介技术批判理论,从多元智力的视角阐述了《时震》中再现的印刷文化媒介与人...
关键词:库尔特·冯内古特 《时震》 尼尔·波兹曼 媒介生态学 多元智力理论 
没有国家的人·译后记
《新世纪智能》2020年第1期11-12,共2页刘洪涛 
1997年,年过75岁,写过《猫的摇篮》《泰坦族的海妖》《五号屠宰场》的美国作家冯内古特,在出版了长篇小说《时震》后,正式宣布“封笔”。然而,时隔8年,在2005年,冯内古特又推出了部新作《没有国家的人》,虽让读者颇觉意外,却也让读者感...
关键词:冯内古特 《猫的摇篮》 《时震》 译后记 海妖 屠宰场 美国作家 长篇小说 
后现代主义小说《时震》叙事艺术的多元性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125-128,共4页陈培蕾 
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项目"<时震>中的人文主义思想及后现代写作艺术研究";(项目批准号:132400411160)
后现代主义文学反对固化、一成不变的写作模式,冲破文学与非文学的限定,主张多元与异化,使作品呈现非文学化、非审美化、非模式化的倾向,从而创立了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的共同审美特征:结构的杂乱无章、内容的荒诞不经、形式的丰富多样...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小说 库尔特·冯内古特 时震 
《时震》之后结构主义解读
《边疆经济与文化》2013年第5期143-144,共2页潘玉姝 
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面上项目(12512230)
后结构主义是在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继结构主义掀起的一股思潮。它兴起于法国,而盛行于美国。其代表人物法国学者德里达率先对索绪尔结构主义语言学提出质疑,并以西方逻各斯中心主义,形而上学系统作为攻击目标,提出了分解的概念,主张消...
关键词:《时震》 后结构 反权威 去中心 
从白璧德人文主义思想看《时震》中的人文情怀
《作家》2013年第02X期25-26,共2页陈培蕾 
2012年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项目《〈时震〉中的人文主义思想及后现代写作艺术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19世纪末的美国新人文主义代表人物白璧德提出了"人性善恶二元论",他认为理智与欲望是人与生俱来的矛盾和冲突,而发展的欲念必须要以适度的节制作把杆,否则将会引发社会危机和精神危机。他的人性法则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库尔特·冯内...
关键词:人文主义 《时震》科技 战争 阶级社会 
《时震》中的后现代主义叙述艺术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47-49,共3页陈培蕾 
2012年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项目<<时震>中的人文主义思想及后现代写作艺术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后现代主义文学反对凝固、僵死的写作模式,打破文学与非文学的界限,使作品出现非审美化、非文学化的倾向,从而形成了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共同特征:内容的荒诞不经、结构的无序和混沌性、形式的多样性、意义的不确定性以及语言的游戏性等等...
关键词:《时震》 后现代主义 戏仿 拼贴 反讽 
《时震》的后结构主义解读
《科技视界》2013年第3期25-26,共2页田野 
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2512230
《时震》是美国著名后现代主义小说家冯内古特的封笔之作。小说没有固定的情节和叙事模式,文本呈现片段性、断裂性,消解了传统小说的二元对立结构,颠覆了原有的权威和秩序。后结构主义理论用解构的方式来重建文本,为理解和阐释《时震》...
关键词:《时震》 后结构主义 解构 去中心 颠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