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尔·波兹曼

作品数:128被引量:230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李晓云刘永谋毛春冯静吴晓恩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湘潭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学校的意义:作为连续性的理解--读尼尔·波兹曼《教育何用:重估学校的价值》
《师道(人文)》2025年第2期36-39,共4页北熹 
尼尔·波兹曼是媒介生态学的开山鼻祖,作为当代最重要的传媒文化研究学者和批评家,他丰富的著述对世界影响深远。在他流传甚广的三部曲《童年的消逝》《娱乐至死》《技术垄断:向文化投降》中,其分享的观点引发人们深入反省高度媒介化、...
关键词:媒介生态学 传媒文化 娱乐至死 媒介化 《娱乐至死》 尼尔·波兹曼 技术垄断 开山鼻祖 
站在被放逐边缘的我们
《当代学生》2025年第2期79-80,共2页开怡馨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写道: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这本写于电视崛起的时代的著作,仍旧适用于今天。如今,我们穿梭在网络世界,表面看上去,我们解开了时间与...
关键词:短视频 《娱乐至死》 尼尔·波兹曼 时间与空间 放逐 经典著作 三分钟 重新解读 
新媒介技术视角下元宇宙安全风险及其法律之治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6期41-47,共7页李俊强 徐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7BFX028)。
面向元宇宙时代,媒介环境相较于尼尔·波兹曼所处的媒介时代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体现为虚实同构的“混合世界”。当下,元宇宙正在以自身隐而不显的偏向对现有的社会制度造成着冲击,再现了技术发展关于风险、失范、治理的基本议题。研究结...
关键词:元宇宙 新媒介技术 安全风险 尼尔·波兹曼 法律之治 数字空间 
尼尔·波兹曼“媒介即认识论”的艺术价值思辨
《艺术评鉴》2024年第21期177-182,共6页张渤 
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重点课题研究项目,项目名称:中国当代剧院的美育传播研究,项目编号:GJB1423306。
“媒介即认识论”是由美国著名的批判学家、哲学家尼尔·波兹曼基于其生活的后工业时代背景,依托于马歇尔·伊尼斯的“传播偏向论”视域,埃克里·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观点,以及梅罗维兹的“媒介情景论”等一系列的媒介思想,涵盖媒...
关键词:正向价值 反向价值 “媒介即认识论” 数字媒介 
保卫童年:反思成人中心主义——基于《童年的消逝》文本解读
《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24年第9期30-35,共6页邓超 张家琼 
重庆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一般课题“普惠优质背景下公办园集团化办学的内部治理机制研究”(课题号:K22YG21622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1982年,尼尔·波兹曼出版了《童年的消逝》(The Disappearance of Childhood)一书,提出了“以电视为中心的媒介环境正在导致童年在北美地区的消逝”的命题。四十年来,《童年的消逝》一书引发众多思考,学界多是赞扬尼尔·波兹曼对电子媒...
关键词:《童年的消逝》 电子媒介 媒介环境 尼尔·波兹曼 文本解读 北美地区 中心主义 童年 
尼尔·波兹曼童年论与媒介批判——《童年的消逝》与媒介隐喻力量
《传媒论坛》2024年第16期14-16,25,共4页梁芷藤 杨红旗 
从形成到消逝之间审视童年,在发明与发现之间解析童年,尼尔·波兹曼在《童年的消逝》一书中提出印刷术建构了童年而电子媒介摧毁了童年,其所论的童年是其理论视野的发明,也具有一种媒介批判视野的洞见。这种洞见是菲力浦·阿利埃斯《儿...
关键词:尼尔·波兹曼 童年的消逝 童年论 媒介批判 
媒介是如何控制我们大脑的?
《视野》2023年第24期20-21,共2页 
有两种方法可以让文化精神枯萎,一种是奥威尔式的一一文化成为一个监狱,另一种是赫胥黎式的一一文化成为一场滑稽戏。——尼尔·波兹曼我们真正意识到媒介如何影响我们和孩子了吗?纸书、杂志、报纸。曾经,纸质读物是知识的载体,人们享...
关键词:享受阅读 赫胥黎 奥威尔 尼尔·波兹曼 滑稽戏 纸质读物 获取知识 报纸 
重审文化研究中的“西方话语与中国问题”被引量:3
《文艺争鸣》2023年第11期80-84,共5页陶东风 
我对西方理论与中国问题之关系的关注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写过的相关主题文章不下十多篇。(1)这些文章的一个共同主题或共同问题意识,是对内地文化研究特别是大众文化研究中如何使用西方理论来分析中国问题、中国经验作出诊断和反...
关键词:伯明翰学派 娱乐至死 文化工业理论 罗萨 大众文化理论 西方话语 大众文化研究 尼尔·波兹曼 
2023年阅读报告: 当代人比你想象中更爱读书
《消费者报道》2023年第4期4-11,共8页郑艺阳 
“当代人不爱读书”已经是老生常谈了。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很可能是关于这个话题最著名的一份文本。在书中,他将电视比喻成致幻剂,认为它将一切都娱乐化,抑制了人们的文字阅读能力,使人们沉浸在感官刺激与欲望中,进而造成了文...
关键词:爱读书 感官刺激 致幻剂 《娱乐至死》 尼尔·波兹曼 文字阅读能力 娱乐化 当代人 
工具理性的批判:波兹曼媒介文化批判思想的理论溯源被引量:1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3期122-130,共9页陈彤 
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类青年项目“波兹曼媒介思想研究”(WQN201736);辽宁大学青年社科基金项目“波兹曼电视文化批判理论研究”(LDQN2017016)。
尼尔·波兹曼媒介文化批判理论思想的形成受到诸多后现代文化理论的影响,有着复杂的社会历史与文化语境成因。具体来看,波兹曼的理论思想是基于丹尼尔·贝尔提出的后工业社会背景而建立的,它立足于赫胥黎所构建的反技术乌托邦性质的人...
关键词:尼尔·波兹曼 人文立场 大众媒介 技术批判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