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赋

作品数:25被引量:29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冯莉胡大雷冷卫国韩晖刘琦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扬州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古籍整理研究学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经学影响看《文选》赋的排序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3期79-84,共6页刘娟 
《文选》对文体的分类以及选录标准历来饱受争议。其中,序文所称的大致选录标准与赋作排序之间存在分歧,但目前很少有人关注这个问题。《文选》选赋排序,虽明确表示不录“经”,可是,从理论角度来看,以赋源于《诗》开篇,具有浓厚的“宗...
关键词:经学 《文选》  排序 
《文选》赋分类及体系考辨——兼论《文选》赋的文学生态与政治生态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3期109-116,共8页辛梓 
自班固、扬雄始就有以分类论赋的赋学传统,萧统《文选》赋在前人基础上,根据时代的发展提出新的分类标准,通过赋的分类实现对人文的分类。人文之学是人学也是文学,文学讲究文采,而人学讲究治人之学,也就是建设、治理国家的规章法度。《...
关键词:《文选》  分类 人文 政治 
《文选》赋庙堂文学分类的三重维度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3期1-9,共9页辛梓 
萧统在《文选》所选赋中将“京都”“郊祀”“耕藉”“畋猎”四项代表庙堂文学的赋排在分类前列,体现了以文附经的体系宗旨。《文选》选赋将“京都”题材的赋排在分类最前列,肯定了大赋体式在润色鸿业方面的功能和地位,是分类与选赋相...
关键词:《文选》  京都 宫殿 广续本 
《文选》赋序论争与两汉赋序辨析被引量:2
《人文杂志》2019年第8期76-84,共9页赵厚均 
《文选》收录赋序,自苏轼质疑以来,即成为学界经常讨论的话题,或赞同,或反驳,莫衷一是。问题的根源在于学界对赋序文体的认识。除个别特例外,赋序应是辞赋作者自己创作的独立于赋文外的文字,后世编者摘录史辞、甚或作者本人编集时施加...
关键词:《文选》 赋序 苏轼 论争 
流动性与稳固性:《文选》“赋”类篇题源流考论
《文史哲》2018年第5期153-164,共12页杨晓斌 
陕西省第八批"百人计划"项目;(第二批)陕西高校"人文社科青年英才支持计划"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对于《文选》中收录诗文的篇题,一方面我们要认识到从最初的编纂到后来流传中的变化与流动性,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其篇题的稳固性。以《文选》"赋"类为例,原作原有篇题,有些是《文选》编纂时改变原篇题而另拟新题,有些是在流传过程中抄...
关键词:《文选》“赋”类 篇题 流动性 稳固性 分篇 
《文选》赋立“情”、“志”二目考论
《浙江学刊》2017年第1期105-114,共10页黄燕平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六朝公牍文学化进程研究"(项目批号:15YJC751007)的阶段性成果
《文选》赋"情""、"志"二目的命名体例不同于其他赋类,颇受后人讥贬。二者之特立,缘其所具之特殊含义,即"情"是男女色悦之情,"志"为儒家独善之志。在考辨二者含义的前提下,可进一步探究萧统《文选》赋设"情"、"志"二目的多重意蕴:揭示...
关键词:南朝 萧统 《文选》 “情”赋 “志”赋 
论明人对《文选》赋类的删改与评点被引量:1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64-70,共7页禹明莲 
明代文人出于对下等文士及书坊运作应付科举的妄改现象不满,以反彰正,以删正删,是明代选学复兴的方式之一;明人对萧统类序的设置出于观念上的尊重而大多不变,对选篇的剪裁看似妄改,实寓有一定的批评宗旨;在注释上折衷李善及五臣,损有余...
关键词:《文选》 选学复兴 以删正删 次第选篇 评点 
《文选·赋》类目新议
《中国文化研究》2014年第4期149-155,共7页冯莉 
北京语言大学校级科研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金资助)的科研成果;项目编号为13YBG52
《文选》将赋按照题材厘为十五类目,这一分类并非萧统自创,而是受前人的启发和影响。在赋的十五类目中,萧统将"京都"列于类首,"情"列于最末,既有自身文学思想的反映,又有历史因素和时代背景的影响,而"情"与"志"分离,亦表明萧统明晰的辨...
关键词:《文选》赋 分类 类目 
李白《蜀道难》历代主题说平议——兼论李白与《文选》赋的关系及其“以赋为诗”的艺术特征被引量:6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124-128,共5页冷卫国 
《蜀道难》是唐诗中的名篇,也是李白歌行的代表作。自其产生以来,历唐、宋、元、明、清直至今天,对其主旨的阐释莫衷一是。在系统地梳理历代主题说的基础上,可以看出李白《蜀道难》与左思《蜀都赋》之间的关系和其"以赋为诗"的创作特征。
关键词:李白 《蜀道难》 主题 以赋为诗 蜀都赋 
《诗》的隐显与《文选》“赋、诗、骚”的排序——《文选》序“体”研究之一被引量:2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88-92,共5页邵杰 
《文选》赋、诗、骚三类的排序与《诗》的隐显颇有关联。《诗》虽不入《文选》,但三者的排序是以其与《诗》义的关系来衡量的:《文选》中的"赋"为《诗》之代表,故居首;"诗"虽发展渐异,但与《诗》仍属同途,故而次之;"骚"异于"赋"而疏离...
关键词:文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