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汉代医简》

作品数:93被引量:173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张延昌田雪梅张宏武段祯杨扶德更多>>
相关机构:甘肃省中医院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省中医药研究院安徽中医药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中医药导报》《中医药文化》《民族学刊》《古汉语研究》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甘肃省教育厅科研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基于《武威汉代医简》温阳通督法的药物罐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理论探讨
《甘肃医药》2024年第11期978-980,共3页倪角角 张晓岚 李浩林 阚丽丽 田广芳 张靓 刘雪君 
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编号:GZK-2019-12)。
《武威汉代医简》是1972年出土于甘肃武威的东汉医学简牍,是我国目前出土最早的医药文献,简中所载“治东海白水侯所奏方”为该著作温阳通督法的具体体现,而基于该医简的药物罐疗法现已被广泛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AS)等风...
关键词:武威汉代医简 温阳通督法 药物罐 治东海白水侯所奏方 强直性脊柱炎 
基于TRPV1通路调控脊髓背角神经元痛敏化探讨《武威汉代医简》之瘀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炎性疼痛
《风湿病与关节炎》2024年第11期54-58,共5页张昊 田雪梅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
四肢关节疼痛是类风湿关节炎的首要症状,而炎症诱导的脊髓背角神经元痛敏化是导致类风湿关节炎炎性疼痛的重要原因。脊髓背角神经元痛敏化与细胞内外Ca^(2+)浓度密切相关,细胞内Ca^(2+)浓度的增加促进神经递质及受体表达,介导脊髓背角...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 瘀方 《武威汉代医简》 疼痛 镇痛 TRPV1通路 
《武威汉代医简》治痹药方研究被引量:1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24年第13期9-12,共4页宁义菲 田雪梅 杜小正 张枫帆 
《武威汉代医简》中治痹方药分为内服和外用,内服方包括治伤寒逐风方、治痹手足臃肿方、治鲁氏青行解腹方、瘀方、治东海白水侯所奏方五首方剂,外用方包括羊粪热熏方和治千金膏药方两首方剂。文章重点阐述各方的药物组成、功效、主治以...
关键词:武威汉代医简 痹证 治痹药方 文献研究 
《武威汉代医简》所载“肺腧”穴研究
《中医药导报》2023年第7期167-169,173,共4页申思远 张雷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9ZDA195)。
通过释读《武威汉代医简》相关简文,分析其所载“肺腧”定位的表述方式,并结合传世文献,探寻其具体定位,梳理其演变脉络。《武威汉代医简》所载“肺腧”与后世的厥阴俞在定位、主治方面十分契合,可补全厥阴俞演变进程的缺失环节,故《武...
关键词:“肺腧” 《武威汉代医简》 厥阴俞 腧穴定位 出土文献 
《武威汉代医简》“骆苏”为古西域外来词说
《民族学刊》2023年第5期112-117,130,共7页曾玉洪 
成书于东汉以前的《武威汉代医简》(或称《武威医简》《凉州汉代医简》),1972年11月出土于甘肃武威旱滩坡,它和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一样,都是迄今出土较为完整、原始且丰富的汉代中医中药学文献,“是一份很珍贵的医疗记录...
关键词:骆苏、骆酥 马酒、湩酒 外来词 药名考释 出土医简 
简帛医书与区种法
《中医药文化》2022年第6期501-506,共6页张雷 
国家社会科学重大项目(19ZDA195);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孵化项目)(AHSKF2021D32)。
将马王堆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中与区种法类似的内容进行比较,指出《五十二病方》中“区”就是“坎”,肯定了“复”字解释,认为《武威汉代医简》中的“石”是容量单位而不是重量单位,并以《武威汉代医简》中的坎熏法为例,认为其疗法...
关键词:简帛医书 《五十二病方》 《武威汉代医简》 区种法 坎熏法 
《武威汉代医简》治痹疗法探究被引量:4
《北京中医药》2022年第11期1284-1286,共3页吕建春 杜小正 王海东 张枫帆 田雪梅 
《武威汉代医简》以《黄帝内经》为基础,详细记载了疾病所对应的症状、方名、药物、剂量、炮制方法。《武威汉代医简》中治疗痹症的方法有中药内服疗法和中医外治法,其中中药内服疗法有散寒祛风法、清热祛风法、活血通络法、补益肝肾法...
关键词:武威汉代医简 痹症 中药内服疗法 中医外治法 
《武威汉代医简》痹证类方药配伍规律及临床应用特色探讨被引量:2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2年第10期1568-1571,共4页蔺健春 段永强 罗强 段祯 杨晓轶 袁仁智 马骏 
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立项课题(GZK-2015-18)-《武威汉代医简》及周边出土涉医简牍文献研究;甘肃省属高校博士点建设项目(BSJS2014)
出土于西北河西走廊的《武威汉代医简》(简称《医简》,下同)所载方药极具文献价值和地域医学特色。本文通过对《医简》所载治疗痹证类方药的分析整理,归纳治痹方药的组方特点。认为其善用辛温、祛风、燥湿及温补等药味,用方体现出辨证...
关键词:《武威汉代医简》 痹证 方药 配伍规律 
战国至秦汉时期简帛医籍中液体容量单位考证被引量:3
《中医杂志》2022年第20期1906-1910,共5页苑祯 马捷 张林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21DTR047);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CI2021A03702)。
通过对出土的战国至秦汉时期简帛医籍《五十二病方》《病方及其它》《武威汉代医简》研究,可以得知三部医籍的方剂中常见液体容量单位有标准容量单位“升”“斗”“参”,非标准容量单位“杯”“瓯”“罋”“鍑”。通过考证,得出简帛医...
关键词:容量单位 简帛 《五十二病方》 《病方及其它》 《武威汉代医简》   
《引书》《武威汉代医简》治目痛法及对后世医学的影响
《中医文献杂志》2022年第4期11-14,共4页宋宇轩 周宝 张心钰 王思寅 张雷 
2019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汉代简帛导引文献研究”(AHSKZ2019D022);安徽中医药大学2021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项目(20210369009)。
中医治疗眼科疾病有着悠久的历史,出土文献张家山汉简《引书》(简称《引书》)与《武威汉代医简》中均有治疗目痛的外治方法,前者为导引术,后者为药物外敷,皆为秦汉时期我国医家的智慧结晶。现代治疗目疾多以内治为主,梳理古人运用外治...
关键词:武威汉代医简 张家山汉简 导引术 外治法 中医眼科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