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山行旅图》

作品数:197被引量:56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邬建牛勇杨丹孟晓凤丘挺更多>>
相关机构:中央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郑州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甘肃社会科学学术活动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美术教育研究x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浅析范宽山水画中的艺术特色——以《溪山行旅图》为例被引量:2
《美术教育研究》2021年第24期26-27,30,共3页赵京 
范宽的山水画作品墨色浓重,山水之间总有一种雄厚的逼人气势。范宽走进自然,坚持观察与体会,从而形成了个性化的创作风格,作品画面中往往山峦厚重、墨色瑰丽。同时,范宽的性格非常宽厚,这种性格正对应了山水自然的包容性。这也是范宽独...
关键词:范宽 溪山行旅图 艺术特色 雄伟豪迈 
从《溪山行旅图》谈北宋山水画对自然的再现被引量:4
《美术教育研究》2020年第19期28-29,共2页杨丹 
纵观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历程,在物象的表现形态上,宋代是将写实主义绘画推向高峰的时期。从技法方面看,画家运用笔墨从心所欲,获得了极致的艺术效果。北宋山水画是再现自然的自然主义风格,但北宋山水画并不是纯粹的写实主义,而是建立在...
关键词:真实 再现 自然 范宽 溪山行旅图 
浅谈小学高段美术欣赏教学的容量与深度——以《溪山行旅图》一课教学为例被引量:5
《美术教育研究》2019年第20期160-161,共2页王欣瑶 
美术欣赏教学中存在这样的矛盾:由于教学内容信息量大、理论性强,一些教师在教学时往往会出现"满堂灌"的现象,教学形式较单一,导致学生不感兴趣;一些教师虽然在教学中组织学生活动,丰富课堂形式,但往往形式与内容脱节,导致学生对所学的...
关键词:欣赏教学 图像识读 课堂容量 深度学习 
浅析范宽《溪山行旅图》的美学原理被引量:2
《美术教育研究》2019年第16期30-32,共3页李凯悦 
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是最能彰显其笔墨特点与艺术思想的绘画作品。整幅绘画给人以雄浑厚重、深沉劲健之感,对之后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文从美学角度出发,结合时代背景、画论原理等,通过具体的审美意象分析《溪山...
关键词:范宽 溪山行旅图 美学 
笔墨境象——从范宽《溪山行旅图》看终南山朴厚的性格被引量:2
《美术教育研究》2018年第21期12-13,共2页代稳强 
终南山以其宽厚雄壮的胸膛承载着儒释道文化,中国许多朝代都在这里积淀了厚重、辉煌的灿烂文化。无论是生长在这方沃土中世代耕种的人们,还是醉心于思想与林泉之间的范宽,都在生活的点滴中受到了终南山对他们的影响,这种影响是植根于价...
关键词:朴厚雄强宽广辽阔 深醇坚毅 
浅析范宽《溪山行旅图》的笔法气韵特征被引量:1
《美术教育研究》2018年第10期20-20,共1页潘刚 
范宽是宋代山水集大成者,其所作山石极具骨法,雄伟厚重,在中国山水画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也为后代留下了不可替代的学习资料。《溪山行旅图》更是范宽技法成熟的真实见证,这幅作品的历史地位也是无可替代的。
关键词:范宽 皴法 气韵 雄伟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临摹范宽《溪山行旅图》的感悟
《美术教育研究》2014年第18期19-19,共1页张然 
文章从揣摩范宽的绘画心境、绘画背景、构图方式以及用笔、用墨、树和山的表现技法与形式方面进行了探讨,并与前人的创作进行了对比和研究。显然,范宽对自然山水有自己独特的感受,画者学习和体会他这种独特的表现方式,能够为创作出属于...
关键词:山水画 构图 用笔 用墨 技法 创作 
浅析范宽《溪山行旅图》的气势美被引量:1
《美术教育研究》2012年第2期57-57,共1页赵叶星 
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是我国绘画史上的杰作。笔者主要通过研究范宽山水画技法的表现特点,分析《溪山行旅图》中的气势美。
关键词:构图 骨法用笔 积墨法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