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团圆》

作品数:318被引量:138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林幸谦李法惠陈广通许子东朱旭晨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大学复旦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西华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x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恋母”情结支配下张爱玲的情感认知--以《小团圆》为例被引量:1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1年第12期60-62,共3页张紫嫣 
本文主要以《小团圆》这部张爱玲的自传体小说作为研究对象,重新探索张爱玲与母亲的关系这一经典命题。学术界关于这一命题大多是得出以恨母、母爱缺席的结论,笔者在研读文本过程中得到了新的解读——恋母情结。在这部自称为爱情小说的...
关键词:恋母 张爱玲 《小团圆》 九莉 蕊秋 
从《小团圆》的封面设计看张爱玲的创作思想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1年第11期17-20,33,共5页严荷菱 
2020安徽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张爱玲作品封面设计研究SK2020A0441)阶段性成果。
一个人的精神内涵是由外貌反映出来的,书籍的精神内涵当然要通过封面来体现。本文立足于《小团圆》封面选取中国传统纹样中的“凤穿牡丹纹”,搜集相关的文献为支撑,分析归纳出《小团圆》的封面设计不但贴切地展示了书籍内容,还把张爱玲...
关键词:《小团圆》 封面设计 张爱玲 创作思想 “凤穿牡丹纹” 
张爱玲前后期作品中环境描写的对比——以《第一炉香》《金锁记》《小团圆》为例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1年第9期113-115,118,共4页方辰娟 杨必芽 汪成法(指导) 
张爱玲前后期作品中环境描写的对比——以《第一炉香》、《金锁记》和《小团圆》为例(202010357505)。
张爱玲作品中的环境描写,色彩上,冷色奠定苍凉基调,暖色具有相悖张力,蓝色意象由阴鸷趋向平和,寄寓人生体验;声音上,宅内之声喧闹,市井之声温馨,自然之声清澈,体现张爱玲疲于生活而热爱自然的倾向;虚实上,作者善写回忆中真实之景及主角...
关键词:张爱玲 色彩 声音 虚实 对比 
《小团圆》中的女性群像分析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0年第8期104-106,116,共4页李春娜 
张爱玲在《小团圆》中塑造了大量来自不同阶层的女性形象,从身份这一角度可分为小姐、姨太太和女仆三类群像。小姐群体大多出生高贵并且受过新式教育,追求独立与自由;姨太太多数来自底层社会,试图通过依附男人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追...
关键词:《小团圆》 小姐 姨太太 女仆 
《小团圆》比喻研究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4年第4期54-57,共4页黄年丰 陈瑜薇 
《小团圆》是张爱玲后期的作品,带有自传的色彩,它里面有丰富的比喻,对张爱玲后期作品研究有重要影响。本文以张爱玲的小说集《小团圆》中的比喻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中的比喻特点进行详细分析,初步探寻了形成这种比喻特色的原因。
关键词:《小团圆》张爱玲 比喻 特点 
作为自传体小说的《小团圆》被引量:2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3年第2期76-77,共2页杨洋 
本文在对《小团圆》进行文本解读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小团圆》为何是自传体小说而非纯粹的自传,笔者认为在张爱玲看来,小说是最适合表达人生体验的形式,而小说与自传的融合能实现对自身内心情感私有空间的有效探索;同时,在《小团圆》...
关键词:《小团圆》 自传与小说 重组记忆 
漂泊、畸形的孤独之魂——《小团圆》中的母亲形象被引量:2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1年第6期98-99,139,共3页苏虹 郑悦 赵欣若 
本文重点探讨《小团圆》中的"母亲"——蕊秋的形象。蕊秋不同于传统母亲,也不同于张爱玲笔下其他的"另类"母亲。在她的身上有张爱玲自己母亲的影子,更有新的、大胆和露骨的描写,其中也蕴含了张爱玲对自身和母女关系的再思索。
关键词:张爱玲 《小团圆》“母亲形象” 蕊秋 
《小团圆》二题——兼与袁良骏先生商榷被引量:1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1年第1期173-175,共3页王素 
西安工业大学校长科研基金项目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主持人:王素;项目编号:XAGDXJJ0927
《小团圆》是运用现代小说技法写成的自传体小说,保留了较为严格的传记性、真实性,把小说的虚构成分降到最低限度,以其表象真实与艺术真实相统一的优势与虚构文学相抗衡;张爱玲并非如袁文所言未摆脱"胡兰成梦魇",而是直面人生之哀痛,揭...
关键词:《小团圆》 真实 虚构 超位透视 
“传奇”未满——简评张爱玲长篇小说《小团圆》被引量:2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0年第3期140-140,共1页马建高 
一直以来,文学总是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与记忆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又成为人类记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2009年翻过时间的篇章成为过去,文学便成了通向这一记忆的通道之一。黑格尔发问"文学何以会长存下去?"是因为它在不经意间走进...
关键词:《小团圆》 长篇小说 张爱玲 “传奇” 文艺出版社 简评 2009年 自传色彩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