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团圆》

作品数:318被引量:138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林幸谦李法惠陈广通许子东朱旭晨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大学复旦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西华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x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张爱玲《小团圆》未刊始末及其晚期写作危机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4年第1期151-161,共11页唐娒嘉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中国现代作家研究”(项目编号:2023JBRCW003)的阶段性成果。
张爱玲小说《小团圆》稿本尚未寄出,文学代理人宋淇就为其敲定了连载与出版权。但在读完《小团圆》后,宋淇认为小说的高度自传性易令张爱玲陷入与胡兰成的无谓纠缠,不讨喜的人物设定也很难引起读者与批评界的共鸣,建议将《小团圆》改写...
关键词:张爱玲 《小团圆》 自传体小说 香港地区文学 
论张爱玲晚期的文学观念——以《小团圆》为例被引量:2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0年第10期148-164,共17页张悦然 
张爱玲晚年作品《小团圆》的价值,不只在于对她私人经验的窥探,更重要的是其文学观念的流变以及这种流变在她作品中所呈现出的轨迹。在以《小团圆》为代表的一系列作品中,张爱玲试图回归中国文学传统中对“含蓄表达”“深入浅出”的追求...
关键词:张爱玲 《小团圆》 非写实 非场景化叙事 
张爱玲书信与《小团圆》身体书写──档案学视角的解读被引量:3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9年第4期198-213,共16页林幸谦 
本文将从张爱玲书信的档案学视角及其写作《小团圆》的心路历程,探讨张爱玲如何在自传体小说中展开作家个人自我、身体与情欲的叙事建构。从这本1970年代中期已成书定稿的《小团圆》,可发现张爱玲的女性身体书写已超越那个年代的文化价...
关键词:张爱玲 身体 叙事 书信 档案学 
论《小团圆》的文体被引量:4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3年第10期129-142,共14页祝宇红 
《小团圆》化用中西方叙事手法,是张爱玲后期小说文体实验的结晶。继承中国传统叙事,小说在结构安排、线索人物这两点上学习"社会小说"并加以创造性改进。取法西方现代叙事,小说中叙事人和作家之间存在微妙的偏移,形成一种既透明又有所...
关键词:张爱玲 《小团圆》 文体 社会小说 视角偏移 
怅然回首叙平生——《小团圆》回忆叙事之一瞥被引量:1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3年第3期198-203,共6页黄阿莎 
《小团圆》里的韩妈是个小人物,却并非无足轻重,张爱玲通过对她的片段叙写,展现出人情的冷暖变化和人性的复杂纠结,回忆的抒叙笔调则使叙事滋味无穷。
关键词:张爱玲 《小团圆》 回忆叙事 
《小团圆》:张爱玲的“忏悔录”被引量:6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1年第3期143-158,共16页杨联芬 
《小团圆》直面创伤、大胆揭露自我的内省式叙述,体现出西方虚构性自传文学的忏悔/自白特质,而在中国现代文学系谱中,它则属于郁达夫开启的自叙传小说传统,却因人性的真实展示和对自我的无情剖析,超越了中国现代任何形式的自叙传或"忏悔...
关键词:张爱玲 《小团圆》 忏悔录 自叙传 
证与非证:张爱玲遗稿《小团圆》价值辨析被引量:9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9年第5期171-176,共6页陈晖 
张爱玲小说遗稿《小团圆》因其明显的"自叙传"特点,在作家研究方面具有突出的意义,作品同时也存在明显的缺陷,考察这些缺陷的状态及生成原因,有助于对其做出客观的评价,并判断它在张爱玲整体创作中的地位和代表性。
关键词:张爱玲 《小团圆》 意义 价值 
张爱玲“新作”《小团圆》的解读被引量:23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9年第4期160-175,共16页林幸谦 
本文认为《小团圆》是张爱玲的自传体小说,力图将小说中有关女性情欲书写、堕胎叙事并主题意旨等问题,与相关的传记资料联系起来"重组表述"。
关键词:张爱玲 《小团圆》 女性主义 自传体叙事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