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

作品数:83被引量:30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李兵徐晓村何李新杨志伟卢文超更多>>
相关机构:重庆大学西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江西省研究生创新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主题=生命x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那些你看不到的一面”——浅谈杨德昌《一一》中的人物形象建构
《视听》2020年第12期99-100,共2页武怡心 
《一一》以台北城市为背景,通过对人物及其命运的叙述,在镜头光影中揭露出城市现代化下人物的不同处境和各异的生存状态。影片用冷静的长镜头还原出不同年龄段的人物在开放、丰富的社会环境中最真实的面貌,体现了导演对生命和人生的深...
关键词:《一一》 杨德昌 生命 哲学 家庭 
一个人,一群人的生命——浅析电影《一一》
《参花(下)》2016年第8期76-76,共1页李亚会 张玉莹 
一个安详的城市,一群复杂的心。在这里,太阳每天都会升起;在这里,每个人的生活都在一天天继续。无所谓开始,更无所谓结局。延续着没有新意的今天,就像永远都会重复的明天。以为会改变,期待会改变,经历被改变,却最终发现什么都没有变,一...
关键词:生命 旁观者 成长 
《一一》——镜头下的人生被引量:1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6年第4期87-88,共2页俞颖艳 
《一一》是杨德昌重要的代表作。他以台北为背景,通过对人物不同命运的叙述,揭露出城市的现代化逐步使人异化。影片中,众多长镜头的运用,还原出生活最真实的面貌,使观者能够思考自我的生活状态。而杨德昌以"一一"作为电影的片名,蕴含了...
关键词:一一 异化 长镜头 生命 
镜像时代的生命沉思——再论《一一》的主题与电影语言风格
《艺苑》2015年第4期93-95,共3页刘金平 
"昏迷/死亡"事件刺穿了世纪末华丽的富足神话,使《一一》反转进入一个"由死及生"、追问生命意义的叙事进程。而在镜头语言上,杨德昌一方面运用丰富的都会建筑元素展开对人性异化境况的暴露;更重要的是其创造性地对镜像时代的高度自觉与...
关键词:《一一》 由死及生 镜像时代 
《一一》纪实美学中的生命音符
《电影文学》2014年第14期75-76,共2页党荣珍 
电影《一一》以纪实美学的鲜明特征,反映了台湾都市一个中产家庭发生的悲欢离合故事。杨德昌导演把美学的普遍原理和技巧用于电影,设置了众多的人物和纷纭的关系,并且穿越了人生的时空隧道,跨越了不同的历史阶段,反映了不同年龄段人的...
关键词:《一一》 生命 跨越 关系 交织 
“道生一,一生二”——品电影《一一》
《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16期55-55,共1页周雨蕾 
导演审视了每个人不同的生命过程和归于大同的结局,从而去探寻生命的意义,去追问人生不同的境遇和困惑。
关键词:轮回 生命 二元对立 
浅析影片《一一》对生命与世界的阐释
《活力》2009年第9期136-136,共1页赵嘉慧 
《一一》是杨德昌导演1999年的作品。讲述的是一个台湾中产阶级家庭的故事。影片以一个并不令人愉快和喜悦的婚礼开始.以一个并不令人感到悲伤的葬礼结束。其中有父亲公司面临倒闭的危机、与初恋女友的重逢,母亲发觉生活的单调而精神...
关键词:影片 世界 生命 阐释 生活故事 中产阶级 杨德昌 初恋 
温婉情怀 都市人生——评杨德昌的电影《一一》被引量:2
《电影评介》2008年第2期42-43,共2页朱刘霞 
电影《一一》是杨德昌的成熟之作,影片截取台北市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作为社会人生的切片,讲述了童年、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人生各个不同阶段的烦恼与困惑,导演以一种温婉的情怀传达了他对都市中现代人生存状态和人生意义的终极思考,表...
关键词:《一一》 生命体验 人生困境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