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屏风上》

作品数:33被引量:20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胡水清李君容吴晓东林培菊马凌更多>>
相关机构:漳州师范学院北京大学苏州大学福建艺术职业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北方文学》《金色少年(读写小达人)》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漳州师范学院科学研究基金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在幽暗中看见辉煌--读《在中国屏风上》
《金色少年(读写小达人)》2024年第1期16-24,共9页李梅斌 贾雄虎(图) 
他喜欢旅行,一生大部分的时间在路上一一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从一个大洲到另一个大洲。没有什么能阻止他用双脚丈量人生,贫穷不能,战争不能,甚至死亡也差一点儿不能。在接近人生终点的时候,即便坐着轮椅,大...
关键词:《在中国屏风上》 大小便失禁 另一个国家 威尼斯 
《在中国屏风上》的“他者”形象及其文化意义
《艺术生活》2022年第5期56-63,共8页马凌 
英国著名作家毛姆《在中国屏风上》以游记形式塑造了包含历史、现实、艺术、文化等内容丰富的多种“他者”形象。从“他者”形象反观中国自身文化,重新认识中国文化的民族性和价值意义,探究20世纪初中国文化变革、重构的复杂现象和规律...
关键词:毛姆 《在中国屏风上》 “他者”形象 文化意义 
从凝视理论分析《在中国屏风上》的中国形象
《文学教育》2021年第5期24-25,共2页苏敏 
作为20世纪最成功的英国作家之一,毛姆作品以其浓郁的异域情调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游记《在中国屏风上》是毛姆旅行中国的产物,记录着他中国之行的见闻。本文以福柯的凝视理论为基础,旨在分析《在中国屏风上》的中国形象,并指出毛姆笔...
关键词:毛姆 《在中国屏风上》 福柯 凝视 
地缘政治变迁与旅行叙事的现代主义转向——以《在中国屏风上》为中心
《天府新论》2020年第3期70-77,共8页骆谋贝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毛姆异域作品中异域文化形象的生产研究”(编号:18YBQ027);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英国历险小说与民族身份建构研究”(编号:14BWW070)阶段性研究成果。
20世纪旅行作家利用现代主义文学策略,叙述对于剧烈地缘政治变迁的主观经验,使旅行叙事成为严肃思索现代性后果的写作模式。发表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的《在中国屏风上》是旅行叙事“小说化”革新的开端。毛姆借助叙述视角的有限性,...
关键词:地缘政治 现代主义 旅行叙事 主观经验 《在中国屏风上》 
论毛姆作品中的中国形象——以《在中国屏风上》为例被引量:1
《语文学刊》2019年第6期46-50,116,共6页周琳琳 
20世纪英国作家毛姆素以热爱旅行、作品富有异国情调著称。毛姆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曾于1919年-1920年到中国游历了四个月。回国后,他以在中国的见闻和感受为蓝本,创作了三部作品:游记《在中国屏风上》、小说《彩色的面纱》和戏剧《苏...
关键词:毛姆 《在中国屏风上》 他者 中国形象 想象 误读 
《在中国屏风上》中在华西方神职人员形象解读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年第7期56-58,61,共4页何幸君 
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本文以《在中国屏风上》一书中在华西方神职人员形象为切入点,探讨毛姆描述的在华西方神职人员形象的性格特点,揭示在中西方文化碰撞冲突下,在华西方神职人员意识形态当中,既有对"他者"开放的人文关怀,更有"自我"狭...
关键词:《在中国屏风上》 神职人员 异域 他者 自我 
重塑还是误读——毛姆与《在中国屏风上》的中国人
《甘肃高师学报》2019年第4期29-33,共5页邓俊娥 
甘肃省社科项目“重塑还是误读:毛姆东方系列与中国近代文化”(YB024);国家留学基金委2017年留学项目资助成果
《在中国屏风上》是毛姆在1919年游历中国后所创作的一本游记。除了关于中国湖光山色的描写,毛姆还生动形象地刻画了途中所遇见的形形色色中国人形象,成为该书的特色。毛姆对中国普通贫苦百姓的把握是准确的,但他对一些个体中国人,如,...
关键词:《在中国屏风上》 集体无意识 形象 
《在中国屏风上》的中国形象的建构与表达
《北方文学》2019年第23期69-69,71,共2页高莹莹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是20 世纪英国重要作家,毛姆对中国文化有浓厚的兴趣,他是上世纪少数几个真正来到中国的西方作家,创作了一系列以中国为背景的文学作品。本文以毛姆的游记《在中国屏风上》为研究对象,探究讨论毛姆面对中国时内心...
关键词:毛姆 中国形象 殖民主义 文化表达 
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屏风”——从《在中国屏风上》解析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
《青年文学家》2019年第20期137-137,共1页章伦 
1920年的中国刚经历了鸦片战争的失利,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处于饱受战争、割地、赔款的千疮百苦的境地.而此时的西方世界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在对西方文化的悲观失望下,西方人产生了到东方寻找出路的愿望.然而这种'寻求'是带有...
关键词:毛姆 中国形象 种族优越感 
文化“他者”的中国形象——以毛姆《在中国屏风上》为例被引量:7
《中州大学学报》2017年第5期14-17,共4页尹萍 祁国江 
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文化诗学视阈下近代以来英美文学作品中的中国及中国形象变迁研究"(2017D077);黑河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近代以来英美文学作品中的中国及中国形象变迁研究"(RWY201709)
《在中国屏风上》是英国作家毛姆在中国旅行时的游记,他对中国的山川风物、人文景观的考察,对上至达官贵人下到普通百姓的生存状态的书写,描绘了一幅光怪陆离的中国形象。该该中既有文化"他者"中的中国形象,又有集体无意识下乌托邦式的...
关键词:毛姆 文化 中国形象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