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片藤叶》

作品数:23被引量:19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范月红徐超徐子威王粤钦王松槐更多>>
相关机构:昆明医科大学湖北师范学院沈阳师范大学北华大学师范分院更多>>
相关期刊:《牡丹江大学学报》《边疆经济与文化》《外语与外语教学》《写作(中)》更多>>
相关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最后一片藤叶》叙事语言解析
《语文建设》2017年第5Z期27-28,共2页黄金花 
欧·亨利是美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作品题材广泛,内容颇有深度,语言直白,构思巧妙。他的短篇小说《最后一片藤叶》综合运用了第三人称限知和全知视角、叙事意念的正向和反向发展以及简化的叙事模式,展现了小说的叙事主题,歌颂了...
关键词:《最后一片藤叶》 画家 第三人称 全知视角 美术家 贝尔曼 欧·亨利 小说情节 叙事视角 读者 
《最后一片藤叶》写作风格解析被引量:1
《语文建设》2017年第4X期35-36,共2页于晓红 
欧·亨利被称为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他的作品在构思上独特精巧,叙述上诙谐风趣,结尾出人意料又合情合理。《最后一片藤叶》是他的传世之作,本文主要探讨这篇小说所体现的写作风格。一、题目的设计独特且具有新意小说的题目朴实无华,...
关键词:写作风格 贝尔曼 画家 美术家 欧·亨利式结尾 《最后一片藤叶》 
亦虚亦实——《最后一片藤叶》的符号意义
《牡丹江大学学报》2017年第3期70-72,共3页赵会婷 
本文主要从意象与符号的互文关系,故事与符号的象征关系,以及语篇与符号的形式关系这三个方面论述了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最后一片藤叶》所蕴含的符号意义,从而拓展了小说的阐释空间并提供了新的审美角度。这种基于符号与小说各要素之...
关键词:藤叶 符号 虚实 
玫瑰园里的人世百图——探究欧亨利小说《最后一片藤叶》中的人性主题被引量:2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21-24,共4页王松槐 徐子威 徐超 
湖北师范学院优秀创新团队项目"语言及物性的接口层变异"(T201515)阶段性成果
欧亨利的代表性作品《最后一片藤叶》,阐述对立的两个精神:人性向善的光芒及镀金时代掩盖下的苍凉,反映了当时美国社会随着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业化的影响,社会底层人民穷困潦倒,痛苦不堪的现状,强烈人性真善美的自然回归,表达了自...
关键词:欧亨利川  人性 主题 精神 
“欧·亨利式”结尾
《同学少年》2015年第3期54-54,共1页
欧·亨利(公元1862-1910年),原名为威廉·西德尼·波特,是美国最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之一,曾被评论界誉为"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欧·亨利善于描写美国社会尤其是纽约百姓的生活,代表作有小说集《白菜与国王》《四百万》《命运之路》...
关键词:亨利 《最后一片藤叶》 《警察与赞美诗》 现代短篇小说 《麦琪的礼物》 结尾 美国社会 小说家 
边缘化解读《最后一片藤叶》中的贝尔曼被引量:1
《外语与外语教学》2015年第1期13-18,25,共7页于昌利 罗艺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小说与电影的叙事学研究"(项目编号:RW2013-33)的阶段性成果
在对欧·亨利的杰作《最后一片藤叶》的解读中,评论者往往从本性出发赋予贝尔曼"伟大"的标签,忽视了其被群体和自我异化的边缘身份。本文借鉴边缘化理论尝试提出在文本中对边缘人物的解码范式,并从群体和环境中去发掘贝尔曼身份的边缘...
关键词:边缘化 意象 社会方言 社会认同 
《最后一片藤叶》中闪现的人性光辉被引量:1
《芒种(下半月)》2014年第4期128-129,共2页刁悦 
欧·亨利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William Sydney Porter),是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也是美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被评论界誉为“曼哈顿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与法国作家莫泊桑和俄国作家契诃夫并称为“...
关键词:《最后一片藤叶》 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现代短篇小说 人性 散文作家 法国作家 创作灵感 写作素材 
论小说语言修辞的象似性——以《最后一片藤叶》为例被引量:1
《海外英语》2013年第3X期240-242,共3页廖莉 
象似性是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揭示了人类普遍认知机制与语言内部结构之间的关系。而修辞是写作的一门艺术。该文将两者结合来分析小说《最后一片藤叶》的语言特色,根据该小说中的语言实例,来探讨文中部分修辞手段的象似性及其...
关键词:象似性 修辞手段 表达效果 
对话框
《少先队活动》2012年第16期17-17,共1页
威廉·西德尼·波特,笔名欧·亨利,美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之一。他的作品构思新颖,语言诙谐,结局常常出人意外。其中一些名篇如《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片藤叶》等使他获得了世界声誉。
关键词:对话框 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警察与赞美诗》 《最后一片藤叶》 《麦琪的礼物》 短篇小说 世界 笔名 
人性的善与恶——《最后一片藤叶》与《二十年后》对比评析
《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年第6期156-157,共2页马艳红 
《最后一片藤叶》和《二十年后》讲述的都是朋友之间的故事。本文通过对这两个故事的对比评析,阐释其中蕴含的人性的善与恶,深入剖析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小人物的生存状态。
关键词:人性 善恶 友谊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