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牢文化

作品数:11被引量:10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太丽琼李东红何明刘荣昆肖正伟更多>>
相关机构:保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云南大学保山市文化局保山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保山学院学报》《百科知识》《学术探索》《社会科学战线》更多>>
相关基金:云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多维文化视角下的九隆传说
《学术探索》2012年第6期100-103,共4页张军云 
九隆传说蕴含了哀牢部族早期经济、政治、婚姻、伦理、审美、思想意识等多重文化信息;在史学、民俗学、传播学等多维文化视角的观照下,九隆传说浓缩了哀牢氏族的整个社会发展历程,阐述了社会政治管理制度的进步,诠释了多层面的民俗文化...
关键词:九隆传说 哀牢文化 多维文化视角 龙图腾 文化休克 
试析哀牢文化与哀牢犁耙会的渊源关系
《保山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35-38,共4页肖正伟 
根据《华阳国志》、《汉书》等诸多史籍记载,永昌(今保山)的哀牢山的九隆神话传说,反应哀牢山是哀牢国的肇迹之地,后来到了唐南诏国时期为了纪念"南诏本哀牢后裔"在此建庙,形成了以赶庙会为主体的哀牢犁耙会,至今依然兴盛。
关键词:哀牢犁耙会 哀牢国 渊源关系 
试论哀牢文化的多元性被引量:1
《保山师专学报》2009年第6期1-3,共3页刘荣昆 太丽琼 
作为西南丝绸之路的枢纽,哀牢区域具有很明显的开放性,哀牢各民族在传承本地文化的同时又吸收中原文化、南亚文化、西亚文化,于是哀牢文化形成了以本土文化为主体,多种文化并存的特征。
关键词:多元性 哀牢文化 中原文化 南亚西亚文化 
哀牢文化遗存在与移民文化的历史博弈中消失
《保山师专学报》2008年第6期1-5,共5页魏国彬 
哀牢山是哀牢民族的发源地和哀牢文化的中心地。自从建立不韦县以来,移民实边一直以来就是汉族同化哀牢民族的锐利武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战火纷飞给哀牢文化以复兴的空间,哀牢民族又一度回归哀牢山区域。唐宋元时期,哀牢山区域均为少...
关键词:移民文化 土著文化 历史博弈 遏制 河村顺龙寺 
哀牢古国
《百科知识》2007年第10X期55-55,共1页贺涛 
在滇西,历史上曾经有过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哀牢国”。
关键词:滇西地区 哀牢国 哀牢夷 哀牢文化 哀牢部落 
从女性主义视角透视哀牢文化中的女性
《保山师专学报》2007年第3期16-20,共5页太丽琼 
一直以来学术界对"哀牢文化"的研究十分关注。关于"哀牢"的界定,名称来源、地域范围、生产力情况、族属问题、民族关系、九隆神话以及与南诏文化的关系等已有相当份量的著作问世,但从女性视角研究哀牢文化几乎是空白。切入性别视角,把...
关键词:女性 哀牢 文化 
哀牢文化——横断山水多民族的历史涛声被引量:2
《保山师专学报》2006年第3期1-14,共14页耿德铭 
本项目列入<云南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表(>编号2;登记号4)
哀牢文化是形成和发展于中印两大世界古代文明邻连区的哀牢国——永昌郡地的多民族历史文化。它孕育于原始社会晚末期,兴盛于战国至西汉,汉晋而后与汉文化逐步交汇融合。它是生衍于横断山垂直环境的立体文化,是以农业为主兼事畜牧渔猎...
关键词:哀牢部族 哀牢国 文化源流 文化特征 文化交汇 和平统一 开发利用 
哀牢文化栏目简介
《保山师专学报》2006年第3期14-14,共1页
关键词:哀牢文化 栏目建设 横断山 栏目简介 
哀牢文化的性质与开发研究被引量:3
《学术探索》2006年第5期115-120,共6页何明 李东红 
云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基金课题"哀牢文化的研究;保护与开发"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02RD024
哀牢文化是中国西南部及东南亚、南亚许多民族共享的历史传统,是一种族群文化、地域文化,是一种历史记忆。对哀牢文化的研究,既要立足当代,又要尊重历史。哀牢文化的研究目标,是在厘清事实的基础上,加强民族凝聚力,增进国际交往。哀牢...
关键词:哀牢 族群 地域 文化 
哀牢文化与永昌文化的关系被引量:1
《保山师专学报》2000年第3期92-92,共1页肖正伟 丁强 
若从西部大开发对外宣传保山或开发旅游文化的角度考虑 ,似乎在初级阶段“哀牢文化”更具特色和吸引力。“哀牢文化”对外宣传成定势后 ,再逐渐推出“永昌文化”。但不能停止对“永昌文化”的研究(因为永昌文化的研究内涵更为丰富)
关键词:哀牢文化 永昌文化 历史文化 保山市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