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分病

作品数:9被引量:29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孟澍江杨进张文选黄利兴王宝庆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学院解放军第211医院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更多>>
相关期刊:《北京中医药》《药物与人》《辽宁中医杂志》《陕西中医》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仲景血分病探析被引量:3
《辽宁中医杂志》2022年第12期51-53,共3页张雪丽 石文娟 唐瑞 陈萌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2174270)。
根据《金匮要略·水气病》篇对血分病的记载,文章追溯了血分、血分病、血分证、血证的定义,四者在概念和所涉及的范畴上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仲师所载血分病的实际含义是指狭义的少阴脉细、月事不下、继发水肿这样一种病证,并不是病及到...
关键词:血分 血分病 血分证 血证 张仲景 桂枝茯苓丸 
基于血分病探析酸味药功效特点被引量:2
《北京中医药》2022年第8期883-885,共3页王文雅 张迪 潘菽弢 唐瑞 石文娟 陈萌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重点攻关项目(2020-JYB-ZDGG-001)。
在血分病的治疗中,经方组方中酸味药主要有摄血排脓、活血利湿、化瘀消癥的作用;进一步分析可以得出酸味药不仅能收能涩,而且还能消能散。酸味药物的收涩主要体现在补虚固精、滋阴息风、生津止渴、止血止利等方面;其消散之性则主要体现...
关键词:血分病 经方 酸味中药 五味理论 药性理论 
柴胡在方剂中的配伍及应用
《药物与人》2014年第9期88-89,共2页王联庆 王进庆 王宝庆 耿青 王路平 
柴胡,性味苦平,入肝胆二经,功能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临床应用较为广泛。柴胡本为气分药,入气分能舒气解郁,以气治血,即通过调气而治血分病。网其又入足厥阴肝经,肝为血脏,故又能入血分,行血分之气。由于配伍不同,...
关键词:临床应用 柴胡 配伍 方剂 疏肝解郁 足厥阴肝经 血分病 和解退热 
浅析仲景论治血分病规律
《中医函授通讯》2000年第5期8-10,共3页王炎焱 路辉 刘玉珍 孙长贵 
关键词:血分病 论治规律 仲景论治 
温病血分证辨治述要
《中医函授通讯》1992年第5期6-7,共2页马健 江蓉蓉 
一、用凉血,当分出血部位热毒深入血分、血热炽盛、迫血妄行,是温病血分阶段最基本的病理变化。也是导致血分其他病变的原始动因。因此。
关键词:温病 中医药疗法 血分病 
滋养阴液在温病营血分证中之应用被引量:22
《中医杂志》1992年第5期9-11,共3页杨进 孟澍江 
本文提出营血分证阴伤特点是津液、营阴、血液、阴精等的耗伤,其实质是各种阴液功能的严重失常及伴随出现的全身脏腑组织功能障碍和实质损害。营血分证中的阴伤不仅会导致阳热亢盛难解,而且可致瘀血、出血倾向,降低人体抗邪、透邪外出能...
关键词:温病/中医药疗法 营分病/中医药疗法 血分病/中医药疗法 
浅析温病血分之证治与方药
《陕西中医》1991年第11期501-502,共2页戴春福 
本文认为:邪燔、血热、血瘀、阴伤、气耗是血分证的基本病理,祛热邪、凉血热、化瘀血、补气阴乃治血分证之主法,黄连、犀角、丹参、人参、生地为治血分证之主药。同时提出:犀角地黄汤作为血分证代表方其力欠足;苦寒之品既是“气药”亦...
关键词:血分病 辨证论治 温病学 
试论温病“血分期”的概念被引量:1
《陕西中医》1990年第3期119-121,共3页张文选 
本文指出:现阶段学术界普遍将温病邪入血分的病机症候称为“血分证”的认识有一定的局限性,认为“卫气营血”的本质意义在于划分温病的病程阶段;邪入血分应称为“血分期”而不是“血分证”。并对“血分期”的概念及确立该概念的依据、...
关键词:温病 血分病 中医理论 
藏医药学基础理论简介被引量:1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第2期63-75,共13页王锺元 
藏医药学是祖国医药学宝库的一个组成部分,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是藏族劳动人民和广大藏医药工作者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经验的总结,也是历史上各民族文化科学不断交流的结晶;它曾受祖国汉族中医医学较深的影响,也吸收了古印度等外国...
关键词:藏医药学 藏医学 中医学 四部医典 药物 中医医学 血分病 藏药 基本要素 热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