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耳蛙

作品数:28被引量:78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相关作者:张方沈钧贤唐鑫生陈潘李丕鹏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黄山学院沈阳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浙江林业》《生物多样性》《动物学杂志》《生命世界》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省重点实验室科研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以超声通信的两栖动物——凹耳蛙
《科学画报》2023年第11期40-40,共1页王德华 
凹耳蛙是中国科学家在1972年和1974年春夏季节发现,并于1977年定名为“凹耳蛙”的新种,在分类学上属于两栖纲无尾目蛙科臭蛙属。凹耳蛙分布于中国安徽的黄山和泾县、浙江的建德和安吉等地,栖息在海拔380~700米的山溪附近。凹耳蛙是第一...
关键词:凹耳蛙 两栖动物 无尾目 分类学 两栖纲 臭蛙属 蛙科 超声信号 
雄性凹耳蛙不同合唱期鸣声特征的变化被引量:1
《生物多样性》2023年第1期107-111,共5页董浩 柯子怡 武亚涛 苗珺琪 张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872230,31640073)。
声音通讯在凹耳蛙(Odorrana tormota)的繁殖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雄性凹耳蛙个体处于不同性选择压力下会采取不同的发声策略,然而相关研究仍缺乏。本实验采用个体标记法,基于2021年3-5月的野外实验,对雄性凹耳蛙个体(n=12)处于合唱高潮...
关键词:凹耳蛙 合唱期 声音特征 非线性 性选择 
非线性鸣声对雄性凹耳蛙应答的影响
《动物学杂志》2020年第1期37-43,共7页王生 刘姝文 汪金梅 包家辉 张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31640073,31872230);。
为了解非线性鸣声对凹耳蛙(Odorrana tormota)应答音的影响以及非线性鸣声是否能够增强鸣声的不可预测性,本研究通过回放非线性鸣声和线性鸣声来刺激陌生雄性凹耳蛙,并记录应答次数及统计分析应答音相关参数。结果表明,回放非线性鸣声...
关键词:凹耳蛙 非线性现象 回放实验 
近距离交流信号对雌性凹耳蛙抱对成功率的影响被引量:1
《动物学杂志》2019年第5期652-658,共7页刘姝文 袁成 汪金梅 王生 张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31640073,31872230)
繁殖期雌性凹耳蛙(Odorrana tormota)的声信号已有过深入的研究,但目前国内对其交配行为研究较少,近距离时,雌性凹耳蛙如何与雄蛙交流并完成抱对尚不清楚。为探究繁殖期雌性凹耳蛙与雄蛙近距离交流、交配过程,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和全事...
关键词:凹耳蛙 抱对 交流信号 视觉信号 声信号 
不同物种雄性鸣声刺激下雌性凹耳蛙脑组织中ZENK的表达被引量:1
《动物学杂志》2019年第2期196-206,共11页金莹 王生 袁成 刘姝文 张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31640073;31872230)
通过免疫组化SABC法,研究在背景噪音刺激、雄性凹耳蛙(Odorrana tormota)声音刺激以及雄性大绿臭蛙(O. graminea)声音刺激下ZENK蛋白在雌性凹耳蛙脑部的表达。结果显示,上述三种声音刺激下雌性凹耳蛙的端脑、间脑和小脑区域均未发现ZEN...
关键词:雌性凹耳蛙 免疫组化 听觉核团 阳性反应 ZENK 
雌性凹耳蛙生育力与体型参数间相关性及其配对模式被引量:3
《动物学杂志》2019年第1期30-36,共7页袁成 王生 刘姝文 金莹 张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31640073;31872230);安徽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与实践项目(No.2018kycx054)
为了探究雌性凹耳蛙(Odorrana tormota)生育力与体型参数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测量了黄山浮溪地区23只排卵后雌蛙的体重、体长、头长、头宽、前臂宽、前肢及指长、前肢长、后肢全长、胫长等9个体型参数,并计数每只雌蛙的窝卵数。相关性...
关键词:凹耳蛙 体型参数 性选择 配对模式 
雄性凹耳蛙的争斗鸣声及其打斗行为
《动物学杂志》2018年第6期841-848,共8页章平 金莹 张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31640073;31872230)
2017年4月17日,在黄山浮溪完整地记录了2只雄性凹耳蛙(Odorrana tormotus)之间争夺领地的打斗过程、争斗鸣声以及其中一只蛙打斗后的鸣声,并用摄像机记录了此行为的过程。争斗大约持续了8 min,并产生了一个胜利者和一个失败者。实验共...
关键词:雄性凹耳蛙 争斗鸣声 打斗行为 
莒溪自然保护区科考又有新发现
《浙江林业》2018年第5期28-28,共1页张芬耀 
苍南莒溪自然保护区科考组发现了一种奇特的青蛙,可以通过超声波相互交流,它的名字叫凹耳蛙.这也是在温州市境内第一次发现.凹耳蛙是中国特有珍稀濒危物种,发出的超声信号,频率一般在20千赫兹以上,这种技能可与蝙蝠、海豚相媲美.凹耳蛙...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 珍稀濒危物种 科学研究价值 超声信号 分布范围 种群数量 凹耳蛙 温州市 
破解蛙声中的“爱情语言”——记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沈钧贤研究员的凹耳蛙研究
《海峡科技与产业》2013年第7期87-87,共1页宋文博 
蛙类有属于它们自己的爱情。有的蛙类为了爱情,创造了独特的传递"爱情语言"通讯系统,不但能够远距离隔空喊话,而且无论多么嘈杂的环境中,都能将"甜言蜜语"准确的传送给对方。也许这让人觉得很不可思议,但这一现象早已由中国科学院...
关键词: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爱情 凹耳蛙 语言 研究员 破解 通讯系统 《自然》 
蛙声通讯行为及听觉研究领域的里程碑——“凹耳蛙声通讯行为与听觉基础研究”成果展示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3年第7期80-81,共2页赵凡 
2013年1月18日,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沈钧贤研究员主持的“凹耳蛙声通讯行为与听觉基础研究”项目荣获201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该项研究证实了中国凹耳蛙是首个被发现独立...
关键词:通讯行为 基础研究 凹耳蛙 听觉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成果展 国家自然科学奖 里程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