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描手法

作品数:552被引量:110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黄沧粟彭朝丞杨晓冬王雁南甘露更多>>
相关机构:辽宁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陕西师范大学广西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基金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写作(中)x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生长于心灵土壤之上的女性形象
《写作(中)》2015年第5期39-41,共3页邢玉英 
黑格尔在他的《美学》(朱光潜翻译)中写道:“只有从心灵生发的,仍继续在心灵土壤中长着的,受过心灵洗礼的东西,只有符合心灵的创造品,才是艺术品。”领略易安词,品味她笔下的女性形象,我们会发现这些女性形像无一不是生长于易...
关键词:女性形象 心灵 土壤 生长 《美学》 白描手法 女词人 朱光潜 
蓝色的蝴蝶结
《写作(中)》2007年第18期44-44,共1页谭文 
在公共汽车上,一个戴着蓝蝴蝶结的小姑娘挨在我身边,木然地望着周围的一切,从她的上衣标志上得知,她是某小学的学生。也不知什么原因,她的眼睛盯着一个小伙子。
关键词:蝴蝶结 地望 钱包 蓝色 公共汽车 妇女 曲折美 少管所 白描手法 莫名其妙 
白描手法的艺术魅力——谈刘丙绪的《尖嫂送礼》
《写作(中)》1999年第7期35-35,共1页王兆胜 
所谓“白描手法”,是指在文学创作过程中,作家不用浓墨,不敷重彩,不夸张,不变形,而是按照人和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自然而然地描述。白描手法最重要者有三点:一是保持原汁原味;二是描绘线条简洁;三是透出神韵风采。刘丙绪的《尖嫂送礼》
关键词:白描手法 创作过程 艺术魅力 文学 作家 作者 心理活动 作品人物 人物性格 变形 
消息写作与视觉形象
《写作(中)》1999年第5期23-24,共2页韩炼 
为什么有的消息耐看,读者喜欢看?有的消息却又看不下去,味同嚼蜡?其原因之一,笔者认为在于能否写出视觉形象。视觉形象就是要求对新闻事实多描写,少陈述,把内容转换成视听兼备的、可感、可触的画面。正如美国新闻学者麦尔文·曼切尔在...
关键词:视觉形象 新闻写作 白描手法 消息报道 内容转换 新闻事实 新闻报道 视听兼备 新闻学 画面 
鲁迅改造传统白描的艺术实践——兼论《彷徨》的创作态势
《写作(中)》1996年第12期11-13,共3页唐韧 
和所有的传统艺术手法一样,传统小说的白描手法不是凝固不变的操作方式。人们都注意到鲁迅擅长白描并对它进行了精辟的理论阐释,给予它极高的评价。
关键词:潜意识 创作态势 鲁迅 白描手法 狂人日记 系统化 传统小说 艺术手法 中国新文学 艺术探索 
《初来乍到》读后
《写作(中)》1994年第12期37-38,共2页拓智华 
微型小说以短见长,以小见大。小故事、小片段、小场景,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引发人们思考,给人以教益,从而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王小红同志的小说《初来乍到》在这方面做出了可贵的努力。《初来乍到》的故事十分简单:一位成绩优秀的大...
关键词:审美需要 理所 平民百姓 文学作品 民间创作 白描手法 四年 丑恶现象 最后一次 作者思想 
精炼·生动·深沉——读微型小说《村长和狗》
《写作(中)》1994年第5期39-39,共1页黄益庸 
微型小说的篇幅很小,只有千字左右,所以作者下笔时,必须注意“节约”,避免“浪费”,力求做到每字每句各尽其用,“以少少许,胜多多许”。张耿同志的《村长和狗》,是一篇很精采的微型小说。它的优点之一,就是语言精炼.
关键词:白描手法 爱情悲剧 作协主席 刻画人物 狗毛 细节描写 救主 两难处境 叙述文 二段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