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两钱

作品数:307被引量:236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更多>>
相关作者:赵德馨何清谷王静李海祥朱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银行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武汉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安徽钱币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三铢初探
《安徽钱币》2012年第2期26-27,共2页宋许生 
汉承秦制,铸行半两钱,为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钱。规定:将秦时法重十二铢的半两钱,法定钱重不得轻于三铢(约2.1g),地方民间可自由鼓铸,面文仍为“半两”。郡县与民间自铸者不可胜数,钱型大小厚重极不统一,钱币重量越铸越轻...
关键词:汉承秦制 半两钱 铸钱 民间 钱币 
货币文化的又一积淀——五河县出土窖藏战国半两钱赏析
《安徽钱币》2012年第2期41-43,40,共4页张业 
五河县北部出土窖藏战国半两钱.多年辗转,今存57枚。因是干坑出土,品相较好,钱文亦算清晰,现选36枚,大体分述如下。
关键词:半两钱 五河县 出土 货币文化 战国 窖藏 积淀 钱文 
星月纹四铢半两钱
《安徽钱币》2010年第4期42-42,共1页方圆 
四铢半两钱铸行于西汉文帝至武帝时.共铸行五十余年。此种钱大小适中,制作较为规范。有少部分四铢半两钱带有纹记,开记号钱之先河。记号多为穿上穿下竖划,方形突起等,少数为星纹,月纹极罕见。
关键词:半两钱 汉文帝 记号 
先秦半两钱的书法艺术
《安徽钱币》2010年第3期47-49,共3页张业 
提到秦半两,人们往往认为,先秦半两用大篆,始皇半两用小篆。这个说法有些简单化,概念化。大量实物和资料表明,先秦半两的钱文不仅采用大篆,还有殷商甲骨的影子,并有应时而生的秦隶(书论家又称“古隶”)以及小篆的前身状态,以...
关键词:秦半两钱 书法艺术 简单化 概念化 大篆 小篆 
邓通与邓通半两
《安徽钱币》2010年第1期24-24,共1页叶真铭 
半两钱始铸于战国时的秦国。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圆形方孔的“半两”钱作为法定货币一统天下。西汉初年仍继续铸造使用半两钱,但因患秦半两钱重不便交易而有所减重,并允许民间私人铸钱。汉文帝时有个叫邓通的人“即山铸钱”,...
关键词:秦半两钱 法定货币 公元前 秦统一 汉文帝 代名词 铸造 铸钱 
五河县出土半两钱研究
《安徽钱币》2010年第1期37-40,共4页张业 
2003年初,在五河县西部沟南村出土一批半两钱,出土情况和数量已无法知道。笔者购得数百枚,大多为汉半两,亦有少量秦半两。经整理,选其代表大体分类如下:
关键词:半两钱 五河县 出土 秦半两 
特殊的四铢半两钱
《安徽钱币》2009年第4期33-34,共2页张凤坤 
西汉初期半两钱的铸造由于采取“放铸”政策,文景时代四铢半两钱,版式繁杂多样。钱文字体有“双人两”、“连山两”、“十字两”等;形制上有“有郭”、“无郭”等;刻划艺术方面有“星文”、“纪数”、“字符”、“异文”等,真是“...
关键词:半两钱 西汉初期 形制 钱币 源头 
“半两”钱的分期和辨别
《安徽钱币》2009年第4期35-37,共3页徐达元 思源 
流通于两千多年前的“半两”钱,是圆形方孔的铜质货币。钱文“半两”二字,钱背是无轮无廓无文饰的平面。“半两“钱也是我国历史上铸行时间最早,流通区域很广的货币之一,历经春秋战国、秦朝和汉代,在中国货币史、钱币学中占有重要...
关键词:春秋战国时期 辨别 流通区域 货币史 半两钱 钱币学 汉武帝 公元前 
新发现的铅质半两钱
《安徽钱币》2009年第2期33-33,I0004,共2页叶真铭 
最近,笔者从安徽泉友处交换得一枚未见载录的铅质半两钱。该钱直径28.5mm,穿径8.5mm,厚度0.8mm,重1.57g。钱币正面篆书“半两”二字,分列钱穿右左,钱背无文。通体灰黑色兼有蓝黄色锈,上还留有薄层土锈(见彩页4)。
关键词:半两钱  钱币 
安徽池州发现秦“半两”钱铜范
《安徽钱币》2008年第3期-,共6页方成军 
2008年4月底,在安徽省钱币学会组织的皖南考查活动中,我们于池州市民间发现了2块秦"半两"钱铜范,这是继1980年10月安徽池州市(时为贵池县)征集2块铜质秦"半两"钱范后〔1〕,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