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愤诗

作品数:175被引量:87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许云和李瑞邵彦曹旭张蕾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山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陕西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对于《登楼赋》《悲愤诗》几个注释的商榷
《汉字文化》2022年第S02期5-7,共3页柯明君 张安 
袁行霈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作品选》(第2卷)有文选《登楼赋》《悲愤诗》,其注释中出现了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实显敞而寡雠”中“寡雠”当解释为“独立(的)且呼应(的)”;“步栖迟以徙倚兮”中“栖迟”当解释为“迟滞、徘徊”义;“尸...
关键词:登楼赋 悲愤诗 作品选 注释 商榷 
南音《文姬归汉》
《福建艺术》2022年第9期F0002-F0002,共1页
由厦门市南乐团创作演出的南音《文姬归汉》取材自千年历史故事和《悲愤诗》《胡笳十八拍》等文学名篇,讲述东汉末年女诗人蔡文姬的生命苦旅和对华夏文化的坚守与回归,歌颂深沉的爱国主义精神:该剧为国家艺术基金2022年度大型舞台剧和...
关键词:蔡文姬 女诗人 爱国主义精神 华夏文化 文姬归汉 舞台剧 《悲愤诗》 资助项目 
宋画里的蔡文姬——《胡笳十八拍图》与《文姬归汉图》
《中国民族博览》2022年第2期I0004-I0004,1-9,共10页邵彦 
蔡琰,字文姬,东汉大儒蔡邕唯一的女儿,音乐得蔡邕亲传,文学以存世孤篇《悲愤诗》获得不亚于“建安七子”的历史地位。同时她又在汉末战乱中亲身承受了沦落异域、胡汉通婚、身归故国却又骨肉离散的遭遇,在以战争这种特殊方式进行的碰撞中...
关键词:建安七子 蔡文姬 蔡琰 文学形象 蔡邕 《悲愤诗》 悲惨命运 
丁廙《蔡伯喈女赋》与蔡琰《悲愤诗》二首的真伪--兼论《后汉书·董祀妻传》的史料来源
《新华文摘》2021年第13期96-99,共4页许云和 石雅梅 
蔡琰《悲愤诗》二首是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不朽名篇。然自北宋苏轼质疑后,一石激起千重浪,引起了古今学者长期广泛而热烈的讨论。质疑者之所以怀疑《悲愤诗》二首为伪作,主要是认为其所述情景与史实多有不合,而回护者之所以极力...
关键词:蔡伯喈 蔡琰 中国文学史 一石激起千重浪 《悲愤诗》 史料来源 后汉书 古今学者 
蔡文姬《悲愤诗》的悲情主题分析
《大观(论坛)》2021年第3期165-166,共2页田翠翠 王艳冰 
蔡文姬是我国古代的著名才女,一生充满着悲剧色彩。其所作《悲愤诗》更是详细描绘了一代才女悲惨的一生。《悲愤诗》可以说对蔡文姬的悲剧人生进行了总结,同时反映出东汉末年时期女性的悲惨遭遇,有助于对汉末史实进行细致的研究。
关键词:蔡文姬 《悲愤诗》 悲情主题 
丁廙《蔡伯喈女赋》与蔡琰《悲愤诗》二首的真伪——兼论《后汉书·董祀妻传》的史料来源被引量:1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期89-99,203,共12页许云和 石雅梅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汉魏六朝总集编撰与文学批评”(17BZW005)
《后汉书·董祀妻传》所载蔡琰《悲愤诗》二首的真伪问题已有长达千年的争议,因缺乏实证而至今未果。实际上,丁廙《蔡伯喈女赋》正是我们此前苦苦寻求而未得的一个实证,它完整记录了蔡琰归汉前的生活经历和状况,将其与《悲愤诗》二首对...
关键词:《蔡伯喈女赋》 《董祀妻传》 《悲愤诗》二首 《列女后传》 《蔡琰别传》 
感伤乱离,追怀悲愤——蔡文姬及其《悲愤诗》被引量:1
《古典文学知识》2019年第5期18-26,2,共9页宋展云 
她,或许不是最耀眼的明星,只是万千尘世女子中的匆匆过客,然而,越是芸芸众生中的普通一员,往往更具有普遍意义。她背负着如此沉重的凄惨遭遇,化作《悲愤诗》的一声长叹,足以让后人铭记这位女性:一位出身名门的大家闺秀,一位才华横溢的女...
关键词:人生体验 蔡文姬 悲天悯人 蔡琰 大家闺秀 乱离 出身名门 悲愤 
叶嘉莹讲女性词(九)
《文史知识》2019年第9期66-74,共9页叶嘉莹(讲授) 张静(整理)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女性文学大系》(先秦至今)及女性文学史研究(项目编号:17ZDA242)”的成果之一
一接着上面讲《悲愤诗》:汉季失权柄,董卓乱天常。志欲图篡弑,先害诸贤良。逼迫迁旧邦,拥主以自强。海内兴义师,欲共讨不祥。卓众来东下,金甲耀日光。平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猎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斩截无孑遗,尸骸相撑拒。马边悬男头...
关键词:女性词 叶嘉莹 《悲愤诗》 
诗家大儒,浑厚悲郁的咏怀诗——浅析《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北方文学》2019年第26期45-46,共2页林羽晨 
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地位显赫的大家,其咏怀佳作《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作于安史之乱时期,其诗抒发了作者的志意和心情,记录了归家沿途的所见所感,朴实字句中有锥心泣血的力量。本文分析了《咏怀五百字》的内容与感情,粗浅探讨了此...
关键词:杜甫 咏怀诗 安史之乱 悲愤诗 
诗乐的交响——重读蔡琰《悲愤诗》二章
《古典文学知识》2019年第4期40-49,共10页范子烨 
蔡琰是文学家,也是音乐家,是诗人,也是琴人。只有理解她的音乐,才能理解她的文学,反之亦然。现存《悲愤诗》二章,正反映了她的这种双重文化属性。前一首长篇五言叙事诗,是徒诗,是不入乐的,是纯粹的吟读文本;后一篇骚体抒情诗,是入乐的...
关键词:《悲愤诗》 蔡琰 重读 诗乐 文化属性 文学家 音乐家 叙事诗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